翻新时间:2023-08-07
回乡偶书 教案教学设计
广州港港湾小学张海英
25.古诗三首
回乡偶书
教学目标:
1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忧伤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2解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回乡偶书》。
理解“偶书”,指导“偶”字的书写。
二理解诗意
1学生试读古诗,并认识生字“鬓”和“衰”。
2范读,听录音。
3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1)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2)让学生当“小老师”,上台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对“小老师”发问,台下同学可帮“小老师”解难。教师相机指导。
4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大了才得以重返家乡,虽乡音未改,但两鬓早已如霜,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怀。(引导老师同学等的口音去体会乡情)
5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作者年轻诗离乡,五十多年后回到故乡,当他听到儿童的问话,心里回想什么?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淡淡的忧伤之情。
三故事表演,体验情感
1吟诵。你读这首诗时,头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2出示“儿童笑问”这个课件,想象画中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
3你们能根据想象的画面,把这首诗编成一个故事吗?让学生当编剧,试将《回乡偶书》改编成一个故事。(可独立.小组合作)
4将各自编的故事交流一下,取大家的长处,在小组推选一个旁白.两个演员,合作演一演。
四拓展延伸,自学古诗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有两首,老师这有第二首,大家可借助字典和其他资料自学。(出示课件)
《回乡偶书》第二首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五总结
我们学习了《回乡偶书》的第一首,体会作者眷恋家乡以及忧伤之情。同学们自学第二首,细细体会作者又要抒发一种什么情怀。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完成“思考.练习”
资料提供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道德
- 风景
- 回家
- 希望
- 触动
- 与探索同行
- 天空之城
- 祈福
- 英雄
- 孤单
- 逝去的友谊
- 半面之交
- 流浪
- 老师辛苦了
- 小草
- 浅谈对高职体育教学实践的认识
- 新旧版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词汇方面的比较研究
- 要素主义课程观及其对我国课程建设的启示
- 试论时事政治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
- 春季高考形势下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 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进展
- JiTT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 特许学校: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路
-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优化策略
- 浅谈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 探究“读者剧场”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应用
- 论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共同管理的重要性
- 从文学教育的功能与特点看文学课教学改革
- “朋辈教育”在农类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实践
- 天津方言与天津相声文化
- 15玩出了名堂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园地三 教案教学设计
- 掌声 教案教学设计
- 25矛和盾的集合 教案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九册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陶罐和铁罐 教案教学设计
- 28狮子和鹿 教案教学设计
- 16找骆驼 教案教学设计
-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园地一 教案教学设计
- 《母鸡》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雨点》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科利亚的木匣 教案教学设计
- 桂林山水 教案教学设计
- 5一株紫丁香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