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1-23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
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
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正确;
(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
5、
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
7、8自然段。(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
5、
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
1
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
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
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1
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资料提供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和小猫
- 我的相册
- 南宁的秋天
- 识字笑话
- 顽皮的猫
- 假如,我们生活在海里
- 争吵
- 左手和右手
- 成长的足迹
- 有付出就有回报
- 我爱妈妈
- 勇敢的“0”
- 难忘的事
- 我爱成吉思汗广场
- 我和小提琴的故事
- 探究新时期高中历史优质课堂的构建
- 怡情悦性,润物无声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 新课改形势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
- 基于模因论的高校英语口译教学分析
- 当代大学生畸形消费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 论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
- 浅析中职专业课教与学的有效性
- 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分析与措施探究
- 体育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探究
- 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
- 浅析《谏逐客书》的公文写作特点
- 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方式初探
-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的探究与实践
- 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人?
- 卡罗纳教学片段赏析教学案例反思
- 卡罗纳教案五教学案例反思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试课稿教学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精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23* 卡罗纳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一课时)-很好教案
- 卡罗纳教案一教学案例反思
- 卡罗纳教案四(附反思)教学案例反思
- 卡罗纳教案二(第一课时)教学案例反思
- 卡罗纳教案六教学案例反思
- 卡罗纳教案七教学案例反思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精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卡罗纳教学片段赏析二教学案例反思
- 卡罗纳教案三教学案例反思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试课稿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