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语文常谈》第2章:怎样给汉字注音

《语文常谈》第2章:怎样给汉字注音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语文常谈》第2章:怎样给汉字注音

汉字不是表音的文字,不能看见字形就读出字音来,因此有注音的需要。最古的注音办法是“读如、读若”,用乙字比况甲字的音,就是现在所说直音法。直音法的缺点是很明显的:如果不认得乙字,也就读不出甲字;要是一个字没有同音字,那就根本无法注音。大约在魏晋时代,也就是一千七百年以前,产生了反切法。反切法用两个字切一个字,例如“光,姑汪切”。“姑”和“光”双声,“汪”和“光”叠韵,这就是所谓上字取其声、下字取其韵。反切法比直音法进步,所以一直应用了一千几百年。但是反切法还是有很大的缺点,主要是用来做反切上下字的总字数还是太多,一般字书里都在一千以上。也就是说,一个人必得先会读一千多字,才能利用它们来读其余的字。为什么要用到这么多字?这得先把汉语的字音解剖一番。

汉语里每个字的音,按传统的说法是由“声”和“韵”这两部分构成的。事实上,只有“声”是比较单纯,可以不再分析;“韵”却相当复杂,还可以进一步分析。首先应该提出来的是“声调”,就是字音的高低升降,古时候的“平、上、去、人”,现在普通话的“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把声调除开之后,“韵”还可以分成“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换个说法,汉语里一个字是一个音节(只有极少数例外,如“瓩”念“千瓦”,“浬”念“海里”),一个音节包含声调、声母、韵头、韵腹、韵尾五个成分。这里面只有声调和韵腹是必不可少的,声母、韵头、韵尾不是必要的,有些音节里缺少这个,有些音节里缺少那个,有些音节里全都没有。用1,2,3,4代表声母、韵头、韵腹、韵尾,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些字作各种音节结构的例子:

(1234) 敲qiāo (234) 腰iāo

黄huáng 王uáng

(134) 报bào (34) 傲ào

潘pān 安ān

(123) 家jiā (23) 鸦iā

瓜guā 蛙uā

(13) 苦kǔ (3) 五ǔ

河hé 鹅é

每个音节都可以有声调变化,例如“敲qiāo,瞧qiáo,巧qiǎo,窍qiào”。有些音节四声不全,某一声有音无字,例如“光guāng,○guáng,广guǎng,逛guàng”。这就是汉语字音结构的基本情况。

反切法为什么要用那么多不同的上下字呢?首先是因为反切下字要管韵头、韵腹、韵尾、声调四个成分,只要有一个成分跟被切字不同,就不适用,因此字数就不可能太少。还有一个原因是历代编纂的各种字书的反切用字,有因袭也有创新,很不一致。例如“东”字,《康熙字典》引《广韵》德红切,又引《集韵》都笼切;旧《辞海》又作都翁切。

我们现在用汉语拼音字母来注音,比反切法进步多了。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都只要用少数符号来表示:

声母:b,p,m,f,d,t,n,l,g,k,h,j,q,x,

zh,ch,sh,r,z,c,s。

韵头:i(y),u(w),ü(y)。

韵腹:a,e,o,i,u,ü。

韵尾:i,o,u,n,ng。

声调:-′ˇ‵。

这样,25个字母加4个调号,就把注音问题全部解决了。

读者看到这里,大概会产生一些疑问:为什么有些韵头和韵腹,甚至韵尾,用相同的字母来表示(i,o,u,ü),为什么不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还有n这个字母为什么又作声母,又作韵尾?还有r,只列在声母,不列在韵尾,那个代表“儿化”的r又算什么?要知道这是因为汉语拼音字母不是按声母、韵母来设计,而是按元音、辅音的分别来制订的。声母、韵母是音韵学的概念,元音、辅音是语音学的概念。元音、辅音都是音素,就是语音的最小单位,每一个这样的单位,不管它出现在字音的哪一部分,总是用一个符号来表示,这是最经济的办法。a,e,o,i,u,ü都是元音,元音主要用做韵腹,但是有的也可以出现在韵头、韵尾;n是辅音,普通话的辅音都只作声母,只有n也作韵尾,另外有一个辅音ng,只作韵尾,不做声母。至于末了的r,那不是韵尾,只表示发元音时舌头要有点儿卷起来。(zh,ch,sh,ng用双字母表示一个音素,e有e和两个音,u有u和ü两个音,i既用来表承“低、基”等字里的元音,又用来表示“知、痴”等字里的元音,这都是受拉丁字母的限制,不过它们的发音都有规定,拼读的时候并无疑难。)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保姆狗的阴谋》有感
珍惜生活
做个廉洁的人读《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有感
把“酒”论英雄
读《骆驼祥子》有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读保姆狗的阴谋》有感
向日葵;石头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论文辑后感
落水的小孩
读《丑小鸭》有感
读《母亲的故事》有感
读《海伦.凯勒》有感
读《莫泊桑拜师》有感
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浅析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根源
论莫言作品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浅析微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当代设计中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
美国橄榄球运动对城市文化影响的研究
高行健与中国
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
基于研究生“考证热”的民族志研究
岫岩玉雕的题材赏析
燃烧荒原大地的一把火
浅议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与教学改革
鲁迅笔下的女性地位与命运
浅析PPT封面设计与研究
少年百米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
湖北襄州区2011年中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南昌市十四校2011年中考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北京顺义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
温州市2011年中考冲刺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
广东仁化县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上海嘉定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
焦作市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金华市2011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6月)
宜春市2011年初三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
南安市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2011年中考语文压轴试题及答案(6月)
青云实验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宜春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三门峡实验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