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语文常谈》第6章:语法、语音的变化

《语文常谈》第6章:语法、语音的变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1

《语文常谈》第6章:语法、语音的变化

>语法方面,有些古代特有的语序,像“吾谁欺?”,“不我知”,“夜以继日”,现代不用了。有些现代常用的格式,像“把书看完”这种“把”字式,“看得仔细”这种“得”字式,是古代没有的。可是总起来看,如果把虚词除外,古今语法的变化不如语汇的变化那么大。

>语音,因为汉字不是标音为主,光看文字看不出古今的变化。现代的人可以用现代字音来读古代的书,这就掩盖了语音变化的真相。其实古今的差别是很大的,从几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来。第一,旧诗都是押韵的,可是有许多诗现在念起来不押韵了。

例如自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róng]。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shēng]。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chéng]。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qíng]。

”这还是唐朝的诗,比这更早一千多年的《诗经》里的用韵跟现代的差别就更大了。其次,旧诗里边的“近体诗”非常讲究诗句内部的平仄,可是许多诗句按现代音来读是“平仄不调”的。例如李白的诗:“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郭”、“白”、“别”三个字原来都是入声,归人仄声,可是现在“郭”是阴平,“白”、“别”是阳平,于是这四句诗就成为“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了。

又其次,汉字的造字法里用得最多的是形声法,常常是甲字从乙字得声,可是有许多这样的字按现代的读音来看是不可理解的。例如“江”从“工”得声,“潘”从“番”得声,“泣”从“立”得声,“提”从“是”得声,“通”从“甬”[yǒng]得声,“路”从“各”得声,“庞”从“龙”得声,“移”从“多”得声,“谅”从“京”得声,“悔”从“每”得声,等等。从上面这些事例看来,汉字的读音,无论是声母、韵母、声调,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看《明天是早晨》有感
爱国音乐家
读有感
如此珍贵的母爱
做命运的主宰
观《小兵张嘎》有感
读《摘不掉的眼镜》有感
《城南旧事》读后感
毅力是成功的钥匙
时间啊!您慢走啊!
让世界充满爱
长征魂
读《白云山林地变“菜地”》有感
失败
读《知荣辱树新风》有感
论铁凝小说历史叙事的独特风格
基于PTR2000的短距离无线传输在消防头盔中的应用设计
女性生存困境的真诚书写
谢霆锋回京径直到天后寓所
陆川携胡蝶省亲晒恩爱
在窥探八卦中刮起深度游风潮
工作室独家回应“爱情商业化”公开背后的冰火故事
阅读中影响词汇附带习得的因素及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郭晶晶有二胎计划,想要个女儿
从毛泽东的忧患意识看他的廉政思想
为何不是16个?揭秘《15个》惊天大考验等着你!
热衷“国民CP”其实是在破坏美好
论元代题画诗的诗体倾向
浅析余华笔下亲情的演变
苏轼词中的水意象及其情思指向
常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桥圩三中2011年中考语文调研试题及答案(6月)
浙江锦绣育才教育机构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芜湖市万春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1年中考语文冲刺试题及答案(10)
常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无锡新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2011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模拟试题
潍坊2011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2
2011年中考语文冲刺试题及答案(8)
北京市各区县2011年中考二模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1年中考语文冲刺试题及答案(3)
2011年中考语文冲刺试题及答案(9)
2011年中考语文冲刺试题及答案(2)
2011年中考语文冲刺试题及答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