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张中行:规格之类

张中行:规格之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5

张中行:规格之类

上一节谈风格,往高处钻了一程;高容易无根,要迷途知返。或者说,试唱阳春白雪,很少人听,那就还是变玄想为实际,唱唱下里巴人吧。——并且是最下的下里巴人,就是本节题目所说,“规格”之类。起因是这样:一篇文章,写完了,给人看,人家看,读,甚至用眼一扫,印象不是“清清楚楚”,而是“乱七八糟”,这是怎么回事?乱七八糟的印象,来源可能有多种,比如某种意思明显说不通,某两个句子明显连不上,等等,是内容和表达方面的缺点,前面已经谈过,不属于这里所谓规格之类。这里所谓规格,是最低等的,如一段开头应该低两格,却低了一格,序码(一)(二)(三)(四),却用了(一)(二)(3)(四),等等。常见的使人感到乱七八糟的原因还有规格之外的,这主要是“标点”和“字形”(即书法),可以纳入“之类”。简单说吧,本节是想谈三方面的缺点:一是规格,二是标点,三是书法;目的是化乱七八糟为清清楚楚。

(一)规格

规格,事似乎很小,内容却很繁琐,影响却很讨厌;做编辑出版工作的人多半很怕它,尤其整理大部头著作,几乎不敢设想在这方面不出问题。这里可以大事化小,只谈一篇文章。但这也会牵涉多方面的问题,难于列举。以下由粗到精,谈一些常见的情况,只能说是举例。

(1)抄写的用纸。我说说使我头疼的经验。很多次,年轻人送来自己的文章请我看,请我修改,用的纸却是没格的,字很小,两字之间、两行之间的距离也很小,映入眼帘,密密麻麻,看清楚,不容易,动笔改,更不容易,这使我很为难。其实这对作者也不利,比如说,文字完全相同,抄两份,一份如刚才所说,另一份用格纸,抄是清朗悦目,送给什么人评分,很可能,前一份评60分,后一份评80分。就说是为包装心理所左右吧,反正事实是这样,不清朗悦目就不能予人以好印象,就要降低分数。还有一次,一篇投稿送给我看,竟也是密密麻麻体,我大致看看,觉得即使想修改也难于下笔,只好退回去。作文用纸是小节,所以不惮烦而谆谆言之,是因为不少年轻人不注意这起码的要求,起步便错,其他就更不可问了。

(2)种种格式。属于这个门类的事物很不少,只能举一点点例。这可以从性质方面概括一下:凡是表现为位置不妥的都算。例如:.分节标题,有的在一行的中间,有的不在a一行的中间。.序码与其后的文字间,有的空一格,有的不b空。.每段开头低两格却忘了低格或低了一格。.引文独立cd抄,首行低三格,以下各行,此处低三格,他处低一格。.标e点,应该参考出版物的格式,一行头一格不出现“,”“;”“。”“?”等符号,末一格不出现““”“《”“(”“[”等符号,可是抄成这样。此外还可能出现一此位置不妥的情况,可以类推。

(3)序码的排列。内容复杂的文章,尤其科学性的,常常要分成大大小小的类,用几套序码标明。如(一)(二)(三)、(1)(2)(3)、()()()等。这要注意两方面的协调:.大类、小类要分清,如(一)(二)等表大类,(1)a(2)等表大类之下的小类,()()等表小类之下的更小类,等等,不可混淆;.表一类的序码不可出现异型的,如b(1)(2)(3)这一组里不可忽然来个(四)。有的人不很重视这方面的协调,结果就造成混乱。

(4)引文的核对。作文,有时要引用他人(包括古人)的文字,以为一臂之助。昔人在这方面不很拘谨,常常出现大同小异的情况。这不是因为他们缺乏责任心,而常常是因为他们高明,古书差不多都能背,因而行文时不查,如顾亭林和近人王国维就是这样。这种作风,我们现在不应该学。可是有的人偏偏在这方面惯于不拘谨,引他人的文字,马马虎虎,大致一抄,不核对,甚至凭自己的印象,把不是人家的话安在人家头上。这很不好,因为一方面是表示自己马大哈,一方面是表示对人不尊重。

(5)字体。应该写“车”而写成“車”,应该写“楼”而写成“樓”,这是应该用简体而用了繁体;应该写“略”而写成“畧”,应该写“耻”而写成“恥”,这是不应该用异体而用了异体;都是不合规定。同一篇文章多次使用同一个字,这里用合于规定的,那里用不合规定的,也应该算作规格方面的缺点。

(6)用语的统一。同一个意思或同一种关系,可以用这个词语表示,也可以用那个词语表示,这里没有对错问题;但作为使用的人或作者,他就会碰到怎样选定并维持什么表达习惯的问题。如果不注意,灵机一动,随手拈来,这里这样,那里那样,就会使明眼的读者感到作者头脑不清晰,表现在文章里是乱七八糟。这方面的情况几乎多到无限,也只能举一点点例。.最常见的和最突出的例是“的”、“地”、“得”的a分化和不分化。分,不分,都不错,只是不许在同一篇文章里忽而分忽而不分,如“仔细地看”与“耐心的讲解”并存,“做得很对”与“乐的她眼泪都掉下来了”并存,等等。.表b示时间也会出现这类问题,如“公元”与“公历”并存,“阴历”与“农历”并存,“1936年”与“一九七八年”并存,等等。.在用字方面出现这类问题的机会更多,如“成分”与c“成份”并存,“计画”与“计划”并存,“辞章”与“词章”并存,“做工”与“作工”并存,等等。.称谓也有这类问d题,如“老祖母”与“奶奶”并存,“父亲”与“爸爸”甚至“爹”并存,等等。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用语统一与表这方式多变是互不相扰的两回事,如“伤心”与“难过”、“我下午来”与“下午我来”之类属于表达方式的变化,当然不在规格混乱之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亲爱的笨笨猪》有感
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有感
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有感
读《乌塔》后有感
“洞穴之光”照亮了我
做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
走进朱自清
顽强的女孩
读《海的女儿》有感
《爱的教育》读后感
看《家有儿女》后……
读《邱少云有感》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读《鸟儿的侦察报告》有感
观《老牛的爱》读后感
论竞业禁止协议效力的认定
PPP模式风险分担分析
民办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心理问题摭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对策探讨
对福建地区品牌经济的分类与讨论
城镇居民现金消费支出对农村居民现金消费支出的影响
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研究
论古玩交易中刑法的介入尺度
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看文成公主对吐蕃的影响
武夷岩茶营销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浅谈哲学之谓美
微信上的除夕
郑州银行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育华中学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各地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汇总(各版本)
址坊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富乐实验中学2011年秋初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保沙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七校联考试题
保沙中学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联考试题
苏州新区二中2011年秋初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济南市19中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兴济中学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南安中学2011-2012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济南12中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沙坝中学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各地各版本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汇总
济南市26中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苏州新区二中2011年秋初二语文上册10月月考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