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8
《语文常谈》第3章:一字多义与数字同形
多义字在任何语言里都是很普通的现象。越是常用的字,越是意义多,意义的分项也很难有固定的标准,可以分得细些,也可以分得粗些。同一个字,在小字典里也许只分两三个义项,在大字典里就可能分成十几项甚至几十项,这里就不举例了。需要讨论的是一个字的几个意义相差到什么程度,在语言里就不应当还把它看成一个字。
最明显的是译音字。例如长度单位的“米”,跟吃的“米”毫无关系;重量单位的“克”,跟克服的“克”毫无关系。其次是虚字,虚字一般都是借用一个同音的实字。例如必须的“须”借用胡须的“须”(后来写成“鬚”,现在又简化成“须”);不要的“别”借用分别的“别”。
这些都应该破除字形的假象,看成同音同形的两个不同的字。
此外还有许多字,几个意义的差别也很大。随便举几个例子:快速的“快”和痛快的“快”;缓慢的“慢”和傲慢的“慢”;树木的“木”和麻木的“木”;配偶的“偶”和偶然的“偶”;排列的“排”和排除的“排”;快速的“疾”和疾病的“疾”;竹简的“简”和简单的“简”;材料的“料”和料想的“料”;露水的“露”和显露的“露”,等等。这些字的不同意义很可能原来就没有关系,有的也许当初有联系,可是现在也联系不上了。这种字也应当看做两个同音字。
另一类字,几个意义之间的联系是很清楚的,可是差别还是比较大,尤其是考虑到词类。例如:锁门的“锁”和一把锁的“锁”;消费的“费”和水电费的“费”;相信的“信”和一封信的“信”;书写的“书”和一本书的“书”;张开的“张”和一张纸的“张”;等等。这种字似乎可以算一个字,也可以算两个同音的亲属字。在语言里,一字多义和两字同音是很难区别的。
这种游移两可的情形可以从某些“俗字”的产生看出来。例如把“上鞋”写做“绱鞋”,把“安装”写做“按装”,把“包子”写做“饱子”。这些字我们管它叫“俗字”,其实过去汉字的越来越多,主要就是这样来的,不过通用的时间长了,著录在字书里,就不再说它是俗字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瓦声
- angel,你最近还好吗?
- 装病
- 起舞,尘埃不落
- 我们的学校
-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 我的绝招
- 观《闪闪红星》有感
- 乡村生活
- 依本而晒—隐私和尊严
- 我想去的地方
- 未来的桥
- 从现在开始
- 生于90后时代
- 祸福相依
- 凤飞飞兮久不还
- 反对安保法案日本高中生走上街头
- 一地酸涩的风花雪月
- 退役运动员“摇钱树”排行榜
- 凸凹之间:白云鄂博笔记
- 现在(组诗)
- 心中的麻黄山
- 爱之言(组诗)
- 五月书(组诗)
- 又是一年清明节
- 私语(组诗)
- 你在远方还好吗
- 草原在我们的歌声里
- 指向(组诗)
- 在伊克昭偏远的山上(组诗)
-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一
-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三
- 《黄山奇松》教学实录
-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四
-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4
-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二
- 《莫高窟》教学设计三
-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一(附反思)
-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实录及点评
- 《莫高窟》教学设计二
- 《黄果树瀑布》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课
-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实录
-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 在生与死之间感悟生命的价值——《艾滋病小斗士》教学案例
- 《黄果树瀑布》说课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