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3
《人物描写一组》趣味故事
风筝高手——曹雪芹
曹雪芹是一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文人,不仅精于小说、诗词,而且擅长绘画、工艺美术,特别是对风筝的扎糊、绘制和起放有着独到的研究和成功的实践,可称是风筝高手。
曹雪芹从幼年开始就喜欢做风筝、放风筝,他小时候生活在南方,后来又到了北京,对南方和北方的各种风筝都很熟悉。约在乾隆十九年,曹雪芹已从北京城里移居西郊香山,以卖画维持生计,十分窘迫,但还不时扎糊一些风筝,所扎风筝不仅有燕、蝶、螃蟹之类的,还有人物的,绘法奇绝,五光十色,其中宓妃和双童尤为精美。一天,有位患足疾的朋友于叔度来访,言及家中啼饥号寒的境况,又偶尔说到京中某邸公子购风筝,一掷数十金。雪芹想到家中还有些竹、纸,于是就扎了几只风筝送给老于,让他去卖。老于居然得到重酬,从而解了燃眉之急。后来雪芹经常到老于那里,帮他扎糊风筝,还为他设计新的谱式。从此于叔度就以风筝为业,不仅所得足以养家(飠胡)口,而且渐渐成为制作风筝的着名艺人。
曹雪芹不仅帮助像于叔度那样身患残疾的人掌握一门手艺而谋生,还把自古以来有关风筝的资料和前辈的制作经验搜集起来,加以整理归纳,经过二三年的努力,终于写成《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这部着作详细阐述了风筝起放的原理,风筝的种类和扎糊、绘画的方法。为了便于传授,还绘制了彩色的图谱,如彩蝶、比翼燕、螃蟹、雏燕等,并写成歌诀,比如“瘦扎燕”歌诀云:“……眉心夔纹翠点碧,眸外花颜红润玉。鬓云覆颈衬玉颔,细指捧心愈增妍。红巾一幅缀素锦,酥胸双凸柳腰纤……”还注明画法:“画以烟黑为底,衬以嫩黄九幅,作大红,配之以绿。腰间金环略以鹅色入黄,位于尾羽之端,和之以朱红、石绿、石青、湖蓝、浅紫等色,必使艳而不厌,繁而不烦。”这里既有形状的描绘,又有色彩的说明,极其通俗而生动。曹雪芹还写了关于金石、编织工艺、脱胎手艺、织补、印染、雕刻竹器和扇骨等技艺书稿。这些书稿连同写风筝的集成一书,题作《废艺斋集稿》。可惜此书并未刻印且大多散佚,现在知道的是当时抄存者保留下来的一些资料。
曹雪芹不仅精通风筝的扎糊、绘制工艺,而且还是放风筝的高手。雪芹的好友敦敏曾作有《瓶湖懋斋记盛》一文,文中写到敦敏、董邦达等观看雪芹亲自在宣武门里结了冰的太平湖上放风筝的情景。雪芹不仅看得出风向,还预测其日下午有风,而他起放风筝技巧之高,使在场的人都大为惊异。敦敏这样描述他的技艺:“风鸢听命乎百仞之上,游丝挥运于方寸之间”,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曹雪芹制作风筝的技艺除了传授给于叔度以外,还教了敦敏的弟弟敦惠。敦惠也是一位腿瘸的残疾人,他先是学画,后跟雪芹和于叔度学做风筝,他也学得不错,后来竟然以此供奉内廷。敦惠的后人也以此为业,他的若干代孙金福忠就是近代北京风筝业内的着名人士。曹雪芹的风筝书稿虽未经刻印,但经人传抄,又有于叔度、敦惠等人的传播,他的风筝谱和制作方法在北京广泛流传,而且一直承袭了下来。据说,新中国成立前夕,北京几家着名的扎风筝的用的都是曹雪芹的图式,可见其影响十分深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拍手歌
- 美丽的秋天
- 汽车"丢"了
- 白色让我想起
- 特殊的考试
- 还是象我自己吧
- 第一次溜冰
- 采蜜
- 会教育的妈妈
- 倒霉的一天
- 我观察昙花一现
- 20年后的我
- 一件有趣的事
- 我变成百花仙子
- 小苍耳
- 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研究
- 论艺术歌曲处理与演唱
- 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思考
- 对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思考
- 对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综述
- 中国歌曲特色分析
- 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物流技术
- 车用永磁式缓速器制动力矩的计算方法
- 音乐人才应具备的的心理素质
- 音乐在大学生素质中的实用性
- 对音乐美学问题的认识论述
- 对原生态乐器及音阶的对比解析
- 合宁高速公路全椒段维修施工安全管理
- 轨道交通工程悬拼节段梁预制生产关键技术
- 我国高速公路面临的新问题:交通安全
- 《好汉查理》教学设计4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之二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 《好汉查理》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之一(北师版)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 《好汉查理》教学设计7
- 《好汉查理》教学设计9
- 《好汉查理》教学杂谈
- 《好汉查理》快乐练习:语文练习
- 《好汉查理》教学设计5
- 《好汉查理》教学设计6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之三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之一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之二(北师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