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诗经》与上古音韵学

《诗经》与上古音韵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诗经》与上古音韵学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最早的真正意义的文学。我们现在一般能见到的《诗经》的读本基本上都是文学性普及读本,而通常能看到的文章也大都是赏析性质的文章。而一本《诗经》留给我们的价值还不止在文学方面,由于它本身是韵文,因此这就为上古音韵,特别是古韵学的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材料。

音韵学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小学)的重要内容,是古代汉语的研究重要手段和媒介。特别是古韵学,到了清代达到了繁荣时期,极大的推动了“小学”的研究,也成就了一批大家。

但由于汉语音韵学和其他学科相比,入门阶段需要记忆大量的材料,因此给人以艰深的感觉,也就长期被人忽视。一些语文工作者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比如《诗经》谁都知道,但有谁知道《诗经》与上古音韵有什么联系呢?

一、《诗经》韵脚的系联

《诗经》中的诗每一节都是押一个韵的,我们之所以今天读起来不压韵,是因为古今字音的变化。通过对《诗经》韵脚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上古字韵的面貌。

首先我们可以把每一节中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总结出来。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氓》的第一节:

氓之嗤嗤,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节中 “丝、谋、丘、媒、期”这几个字是押一个韵的。换句话说,这几个字在《诗经》创作的时代的韵是相同的。

再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对这五节我们可以知道:“洲”和“逑”是一个韵;“流”和“求”是一个韵;“服”和“侧”是一个韵;“采”和“友”是一个韵;“芼”和“乐”是一个韵。

然后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把《诗经》全部总结一遍。

这个工作做完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些韵有许多是可以合并的:

如《芣苢》中:“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我们可以知道:“采”和“有”是一个韵,结合刚才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这一节,就可以知道:“采”、“有”、“友”都是一个韵的。

《柏舟》中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们知道“流”、“忧”、“游”同属一韵,可以和《关雎》中的第二节合并为“流”、“忧”、“游”、“求”为同一韵。

《泉水》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氓》

氓之嗤嗤,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

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终风》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合并这三段可以知道“丝、谋、丘、媒、期、淇、思、来”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合并大批韵脚。

比如和上面提到的“丝、谋、丘、媒、期、淇、思、来”押一个韵的字还有:之、以、才、兹、不、龟、母、邮、牛、止、喜、己、巳、耳、事、而、佩……(这就是古韵中的“之部”)

和“流”、“忧”、“游”、“求”为同一韵的还有:幽、冒、茂、由、谬、收、舟、周、舀、矛……(这些同属“幽部”)

二、借助汉字的特点。

通过对《诗经》韵脚的系联,我们可以知道相当一批字的字韵归属,但数量上还是很有限的,毕竟,《诗经》不过三百来篇而已。那么如何继续把“归韵”的工作深入下去呢?

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特点。

在《诗经》产生的年代,汉字中的形声字已经占有了很大的比例,尽管现在有许多形声字的读音与它的声旁有很大的差别,(如:“诗”字是“从言,寺声”)但在先秦时代,形声字的读音和它的声旁基本一样,因此,我们可以由此推而广之,对大批的汉字的字韵进行归并。

如,我们从《氓》中知道了“期、谋”是押一个韵的,而“期”是“其”声,“谋”是“某”声,因此可以认为,在上古时代,所有从“其”得声的字(棋、旗、欺、萁……)和所有从“某”得声的字(媒、煤、……),都是一个韵部了。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定更多数量的字在上古时期的韵部情况了。

当然,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一个问题,由于汉字字形演变的原因,有些字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看出是从什么得声的的了,比如:“更”字是从“丙”得声,“寺”字是从“之”得声…………,这样的字有很多,因此,要正确分析每个字的形声关系,还一定要借助《说文解字》这本书。《说文》中的字,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形声字,由此我们可以扩展可归并字韵的数量。

三、借助其他手段

尽管我们可以通过《诗经》和《说文》确定大量汉字的字韵情况,但毕竟不过全面,所以我们还要借助其他手段材料。

如《楚辞》也是先秦韵文,同样值得参照。

再有后世的韵书,如《广韵》等等。

总之,我们可以确定绝大多数汉字的字韵。

四、确定上古音韵的作用。

音韵对古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贯穿词义的桥梁。

为了便于理解,这里只是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如:

兴,起也。

这是《说文》对“兴”字的训释,现在“兴起”一词已经连用,而“起兴”也成了“诗六艺”的一种。可以说,“兴”就是“起”,“起”就是“兴”。

但为什么说“起”就是“兴”的意思呢?这只能通过声音这一途径来解决。

通过运用《诗经》韵脚系联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在上古,“起”字和“兴”字的韵十分相近,(分属“之”、“蒸”二韵),而声母也十分相近,(现在看来,这两个字的声母是“q”和“x”,同样是在“j、q、x”这一组),因此我们可以判定,在上古,“兴”和“起”在声音上是基本一致的。所以这两个字连用。

再如:

“如”、“若”

这两个词的意义再表示“如果”的时候是一样的,因为它们声母一样,韵部相近。

再如;

我们今天常说“忤逆不孝”,其中“忤逆”一词的两个字,尽管今天看来是那么不一样,但在上古,这两个字的字音是极为相似的。

其中有些相似在我们今天的方言中仍可以找到痕迹。如:

“我”这个字,今天有些方言里说“俺”,在《诗经》里还有“卬”的用法。(“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其实“我”、“俺”、“卬”在声母和韵母上也是十分相近的,在上古几乎一样。

对文言文的学习,一般来说只要对词义有准确的了解就可以了,但作为古汉语的学习,则远远不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左传》里的“逆”有“迎”的意思,但这只是浅的层面,而为什么‘逆’有‘迎’的意思呢,还是由于它们的声音相近。

说哪些字的韵在上古相近的依据,不是凭空说的,而是通过对《诗经》韵脚系联得出的。

因此说,没有音韵,只能算是文言文学习,不能算是古汉语学习。

当然,对古音的研究并不是一直就有的,到了清朝才达到了全盛时期,涌现出了顾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王念孙、章太炎、黄侃等音韵学大师。后来的学者为上古字的分韵做了详细的字表,把每个韵所属的字都列了出来。

古音之所以难学,是因为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就拿古韵来说,如果要学的话,就必须先把每个韵所属的所有字全都背下来,基本上来说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如此大的背诵量足以令初学者却步的。

就拿上面举的例子来说,“兴起”、“忤逆”、“逆迎”、“我俺卬”,结论比较好说,声音相近,但真正能一眼就看出这些字哪些是声音相近的,可决不是一年半载的功夫。

唉,这也是这门学科日渐衰落的原因了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学习心态
散步思飞
妈妈,不要这样爱我
呼唤的力量
蒲公英般的天使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我在成长
奇迹由自己创造
老师,你知道吗?
人生
扬长,或许是最好
我也追星
我心中的无锡博物馆
风的忧伤
让我们“再见小时候”
囊膜夹持固定人工晶状体光学部的临床观察
六祖慧能故乡打造“中国禅都”
明朝早饭吃啥?
看性格 知疾病 早预防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是生来偏爱兰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
人若微尘(组诗)
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进展
中药饮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再分流治疗体会
PDCA循环模式在提高内科系统病人满意度中的运用
试析如何在妇女健康促进工程中充分发挥计生技术服务功能
浅谈院前急救(附30例死亡病例分析)
宽阔及其他(组诗)
《少年王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二
《诺贝尔》教学实录及点评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一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三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一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一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二
《黄鹤楼送别》教学实录之一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四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诺贝尔》教学设计五
编辑对联张扬个性——《负荆请罪》课堂教学探新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