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1-23
叶圣陶与苏州园林
叶圣陶……他于一八九四年出生于古城苏州。因自小生长在苏州,他对苏州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与驰名中外的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苏州是一座美丽的园林之城,据叶圣陶先生自己说,游过的园林达十多个。我们还可读到圣翁留下的有关苏州园林的诗文。
叶圣陶出身清贫,幼年时在一家富家自设的私塾附读,后进苏州草桥中学读书,中学毕业后,因无力升学,便在苏州城内干将坊言子庙小学教书。叶圣陶酷爱文学,也钟情园林。中学时代他就开始文学活动,曾与同学顾颉刚、王伯祥等组织了诗社“放社”,创办了刊物《课余丽泽》。他们经常在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园林里举行文学活动,并向上海的《民立报》等报刊投稿。
一九三六年秋天,叶圣陶陪同好友朱自清游览了苏州的几个园林,他有感而发,写下了《假山》一文。
苏州的园林,大多叠有假山,圣翁认为,假山总难得真山真水的趣味,然而园林中又缺不得假山。因为假山在园林中起着障蔽的作用。“有假山障蔽着,峰回路转,又是一番景象,这才引人入胜。”“顾家的怡园,靠西一带假山把全园的景物遮掩了,你走到假山的西边去,回廊和旱船显得异常幽静,假山下的一湾水好像是从远处的泉源通过来的,引起你的遐想。”他又举了拙政园进园处的假山,也起了障蔽的作用。他还称赞狮子林的假山路径盘曲,层次繁复,绝壁、危梁、岩洞、石屋应有尽有,显出了设计人的匠心。
后来,圣翁担任全国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要职,长期居住北京,然而对苏州园林仍是梦牵魂萦。一九五六年,同济大学出版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图册,圣翁得悉后,函购了这本图册,他自己说:“工作余闲翻开来看看,老觉得新鲜有味,看一回是一回愉快的享受。”一九七四年,圣翁与陈从周相识,陈教授送了好多幅松竹兰菊的国画作品给圣翁,圣翁填了一阕《洞仙歌》词谢他,词中还是以苏州园林着墨:“园林佳辑,已多年珍玩,拙政诸园寄深眷。想童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今秋通简札,投甓招琼,妙绘频贻抱惭看。古趣写朱梅,兰石清妍,更风篠幽禽为伴。盼把晤沧浪虎丘时,践雅约兼聆造形精鉴。”这首词中,圣翁对苏州园林的眷恋之情,溢于言表。解放后,拙政园等园林已成为劳动人民憩息游览的胜地。作者又回忆起孩提、青少年时代与同窗嬉游,踏遍楼廊山径的情景。这正好与前面谈到的一九一三年游园赋诗一事相互印证和呼应。词的后半阙是写圣翁得识陈从周教授以及欣赏陈从周所赠画稿的欢愉心情。
一九七九年初,陈从周邀请圣翁为他的一本由风光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苏州园林》图册作序,圣翁慨然允诺。圣翁在序文概括地论述了苏州园林的魅力所在。他赞赏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从而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感受。
“拙政诸园寄深眷”,这正是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眷恋深情的自然流露和生动描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以勇气面对灾难,以爱心面对同胞
- 成语大比拼
- 静静的夜晚
- 拔河
- 我改掉了吃零食的坏毛病
- 发试卷
- 吹泡泡
- 最喜欢的礼物
- 我的生日
- 照片引发的思考
- 诺贝尔小传
- 钓鱼
- 简笔画
- 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 爱
- 风力发电投资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 浅谈产品设计的感性化
-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立高效课堂
- 高中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试论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和探讨
-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建设思考
- 关于中学语文课程教学反思的思考
- 提升整体素质 突破美术教学极限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初探
- 适度地合作学习 开拓英语教学新天地
- 浅析船舶优先权与船舶留置权竞合之受偿顺序
- flash动画制作课程建设思路
- 浅析农村配电网电力工程发展创新
- 变频群时延测试解决方案的探讨
- ie üe er优秀教案一
- an en in un ün-教学设计
- 一去二三里 教案
- 一去二三里教学案例设计
- 097汉语拼音(angengingong)之教材分析
-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 ang、eng、ing、ong教学反思
- 汉语拼音复习四-教学设计
- 网络环境下汉语拼音ang eng ing ong的优秀教案
- 095汉语拼音(aneninunün)之教材分析
- ang、eng、ing、ong优秀教案三
- ang、eng、ing、ong优秀教案一
-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教案
- ang、eng、ing、ong优秀教案二
- 复习4优秀教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