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2
“儿童”别解
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性放旷,善谈笑”,是开元、天宝年间颇有名气的诗人。天宝三载(744年),他86岁高龄,“因病恍惚”,“求还乡里”。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就作于此时。其诗曰: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通俗明快,感情真切,是唐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因此选本必录,流传甚广。因其明白如话,只需“望文生义”,就可以解释得十分透彻,所以一般选本的注释都极为简略。大多数读物,如较为权威的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这样分析其妙处:回乡者“鬓毛衰”,“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他的无穷感慨……”
其他注本的解释大致相类。粗粗看来,这样的解释并没有什么不对,然而细细玩味,有两点不能不让人怀疑。首先,诗人离家五十多年,如今已是耄耋老人,即使鬓颜不改,儿童也不会相识。那么诗人为何在惜墨如金的绝句中出现“鬓毛衰”的“闲笔”呢?其次,儿童不认识这位多年没有回乡的归客,初次见到陌生人,表现出惊奇、好奇应是常情,然而这里却是“笑问”。“笑”字平空而生,有些突兀。如果把儿童的“笑问”看作是殷勤好客,能讲得通,但成人化色彩太浓。
鉴于此,笔者从新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了解读,认为这里的“儿童”并非“当今的儿童”,而是“当年的儿童”,即诗人儿童时代在家乡一起玩耍的少年伙伴。
让我们步入诗人的情感体验吧:诗人年轻时就告别了亲人和儿时伙伴离开家乡。仕途风云,年华流逝,岁月无情地在诗人脸上留下烙印,老态龙钟,鬓发苍苍。如今回到家乡,与自己的儿时伙伴相见,本来彼此都十分熟悉,但此时,却因“鬓毛衰”而“相见不相识”,而且还要“笑问客从何处来”。
当年的儿童,诗人儿时的伙伴,这时都是与诗人年龄相仿的老人了,本是好客的家乡人,如今更是因见“乡音无改”的同乡人而殷勤备至,所以又有“笑问”。“笑”,不仅描绘出家乡人的音容笑貌,而且也轻松而含蓄地投射出诗人回到家乡时的喜悦和对岁月的感叹。彼此熟悉的少年朋友,如今却陌生起来,以至相见亦不相识,一可笑也;游子归来,找到了归宿,却被问道:“客从何处来?”久居他乡的主人回家依旧是“客”,二可笑也!“笑”使全诗达到了“句绝而意不绝”的艺术效果。
解释古籍中的字词,要像清代训诂学家王引之所说“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即:不仅在本文中能讲通,而且在另外的例句中都能解释通畅。把“儿童”理解为“当年的儿童”“儿童时代的朋友”,唐人有无类似的用法呢?隋唐之交的王绩,其《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遂以为问》云:“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这里的“朋旧”与“童孩”互文见义,“童孩”就不指“现在的儿童”,而是指自己孩提时的伙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妈妈,母亲节快乐!
- 妈妈,祝您节日快乐
- 感谢妈妈的爱
- 送给妈妈的节日礼物
- 小小猴吃桃
- 一份珍贵的礼物——爱
- 会治病的机器人
- 妈妈,您辛苦了
- 妈妈,我爱您
- 爱唠叨的妈妈
- 假如只有一瓶水
- 可爱的布娃娃
- 黑暗的剪影
- 谢谢您,亲爱的妈妈!
- 妈妈,谢谢您
- Taylor Swift“进入”中国,想干嘛?
- 一大波僵尸支付公司来袭
- 为什么时尚界都在谈论Instagram?
- 动漫统治了日本电影
- 像ZARA一样卖女鞋
- 俄罗斯勒紧裤腰带
- 多一点野心,没什么不好
- 忘掉客厅电视机,拥抱厨房吧
- 通用也要造“廉价车”
- 花钱吧,希腊人
- 六小龄童:命运会给每个人自己的位置
- 阿里增资60亿,云真的来了?
- 克林顿夫妇如何赚钱?
- 怎么获得一份更赚钱的工作
- 黄光裕归来?
- 《老师,您好!》教学设计之三
- 《诚实和信任》教学设计
- 《泉城》教学设计
-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
- 《一路花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片段
-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 《维生素C的故事》片段赏析
- 《说勤奋》教学实录
-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三
- 《老师,您好!》教学设计之二
- 《老师,您好!》(第一课时)教程设计
- 《老师,您好》教学设计之一
- 《一路花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老师,您好!》教学实录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