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3
《木兰诗》究竟该作何解
《木兰诗》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歌的杰作,它生动地叙写了奇女子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从而成功地塑造了花木兰这一英雄形象。
常作印先生在《语文学习报》(教师版)2006——2007下学期第42期第五版上,发表了《〈木兰诗〉的主题不能简单归结为“爱国和不慕功名利禄”》一文,指出教参将这首诗歌的主题归结于“爱国和不慕功名利禄”是不准确的,它是有悖于那个时代,尤其是当时劳动人民思想的,主题应更正为“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一看法能从历史上人民的角度看待历史人物,的确对主题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层,对理解作品内涵走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笔者认为,这样的理解还不够完善,还要再向前迈进。这首诗真的只是为了塑造一个女英雄吗?有没有比这更为深沉的东西浸润其中呢?通读全诗来考虑,应该是有更深意旨的。
首先,从诗歌创作的手法来说,古诗讲究“赋比兴”,如果仅是为了表现她“女亦英雄”的一面,从手法上,应该运用男战友来比衬,不只一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就可说是风姿毕现了。可见作品绝不仅仅为了塑造一个花木兰的英雄形象,是为了借此形象说出更为深刻的意旨。
其次,从全诗的详略安排和人物行动看,正如常先生所言,花木兰代父从军实属迫于无奈之举,这样才好理解“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的铺垫。同时,花木兰本就过着男耕女织的正常生活,做着完全符合那个时代特征的工作,严守妇道,从心理上是不愿代父出征的,只是为了父亲才不得不扬鞭策马,远赴战场。诗歌对这一矛盾,这一选择,这一感受,写得就十分详细。接着就有了路上行军,诗歌从花木兰的情感入手,又有了较为详细的铺排——“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出了她孤苦无奈的军旅行程,从中也可见诗歌的主要目的并不全为突出她英雄的一面。归来后的情景尤为详尽,“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身女质扮男装,急急做回女儿状,该是何等喜悦、惬意!“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英雄、“万里觅封侯”的高官、“赏赐百千强”的厚禄哪有这等幸福的感觉?她热爱这种平凡而又平和的生活,或许只有这种平凡的生活在她心中才是莫大的幸福。战前的矛盾心理、行军的孤苦无奈、归来的还装之喜作为详写内容,而作战过程安排为略写,更可见作品实非为塑英雄,而是为借木兰而言他。
第三,就感情方面考虑,也不是仅仅为了表现木兰的巾帼不让须眉。写花木兰远赴边关的一路上,情戚戚,意怅怅,运用否定句式来呈现,浓重地传达出了她苦闷、压抑、彷徨的心理。
及至回到家中,真如倦鸟归巢。欢呼雀跃处处新,浓妆淡抹人人诧。其喜悦之情、之形、之感、之神、之韵,几乎要脱诗而出了。品读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她行军中的彷徨恰恰是对此时欢欣的反衬。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来,诗的主题也不适于用“谁说女子不如男”来涵盖。
第四,从隐喻寄意的构思品味,其意仍不仅落在“谁说女子不如男”。“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笔者认为所强调的是“傍地走”的发生,导致了“安能辨我是雄雌”的结果。在肯定木兰英气的同时,也可看到从兔到人的无奈,是战争的动荡给他们带来了不能正常生活的现状。
结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诗歌除了要塑造一位代父从军的女英雄之外,更想借这英雄从女性独特的角度道出劳动人民共同的心声:反对战争,向往和平。如果不再有军书下达,不再有战火硝烟,人民都能在和平的年代幸福的生活,木兰一定还是愿意做回纺织女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句话作文
- 这就是我
- 我的爷爷
- 这就是我
- 爱心的传递
- 小小的我
- 妈妈爱我,我爱妈妈
- 我们班的新鲜事
- 让我难忘的一个人
- 我的老师
- 布娃娃
- 这就是我
- 这就是我
- 这就是我
- 我的王老师
- 童心、诗心与儿童文学的故事艺术
- 人口战略的多维法治透视
- 青年与乡村建设 高明理想的生命力
- 身份政治和未来的可能性
- 胡适与鲁迅交恶原因之探讨
- 文学史、趣味范式与精神史
- 品读“民生中国”丛书
- 艺术与哲学的纠葛:西方古典艺术学源流
- 烂尾新闻的危害和避免
- 以典型故事诠释核心价值
- 齐泽克眼中的电影:幻象艺术
- 本雅明的“哥白尼转向”
- 方言保存和边界方言的定性、源流问题
- 微信的内爆和时间感
- 唐人编选诗文总集与唐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史建构
- 再见了亲人 教案教学设计
- 乐声里的景致 教案教学设计
- 3笋芽儿 教案教学设计
- 小镇的早晨 教案教学设计
- 台湾蝴蝶甲天下 教案教学设计
- 4燕子 教案教学设计
- 一定要争气 教案教学设计
- 称象(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 航天飞机 教案教学设计
- 幸福的回忆 教案教学设计
- 月球的自述(第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 《时光老人的礼物》 教案教学设计
- 麻雀 教案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 教案教学设计
- 5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