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诗的解读与教学
翻新时间:2023-08-07
关于新诗的解读与教学
中学诗歌教学的普遍现象:
1、缺乏一种品位的意识(理念)
教师只把诗歌当作诗歌来读,是作为思想道德、政治课。例如:学习杜甫的诗,只是讲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忽略了他的语言功底。
新理念—是一种回归(回归文学诗歌本身)
表现在:(1)从审美感受层面来引导,让学生全身心去感受,唤醒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善用比喻,特别动人。(2)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诗歌语言本身。诗歌的魅力就是语言本身的魅力,和语言密不可分,是血肉关系;诗歌的语言是一种“自足符号”。老师教诗不是跑马观花,而是下马观花。例如《乡愁》中“浅浅”一词,就传达了一种难以跨越的悲哀。
2、对诗歌的认识表面、肤浅,需要扩展、深化、更新。
(1)要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如卡之琳的“主智”诗风,就深受艾略特诗风的影响。
(2)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理解贫乏。例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中,为什么把“幸福”跟闪电联系起来?
(3)“矛盾修辞” 指的是在文学修辞中把相互矛盾、冲突、不协调的东西或“异质”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例如:《黑人谈河流》一诗中,“清晨的黑色牛奶我们在傍晚喝/我们在正午喝,在早上喝……”
3、对诗歌文本缺乏一种“读解文明”,不善于用新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解读。
①方法掌握不够,比较僵化。
②要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理解,把话说活,不要下定论、结论,引导学生去“思”、去“写”。
③理解的“互文性”,一切文本都是由其它文本“织成”的,都包含了其它的无数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转化和整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游玉龙雪山
- 读《让世界充满爱》有感
- 我的家乡——大舜
- 祖国、母亲
- 碎
- 我的发言稿
- 独角兽传说
- 扫路工人们我想对你说
- 鲁雪利传
- 《永生的战士》读后感
- 他在我记忆里闪光
- 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 基因突变的外星人
- 智者的寓言
- 长大不一定烦恼
- 下雨了,我好……
- 课外活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 有效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能
- 让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 寓教于乐,因势利导
- 把握情感,引导学习
- 给孩子真正丰富的课堂
- 叫我怎能不怀念
- 我听到了鸟叫声
- 低年级趣味识字的策略
- 我们家的后院
- 寻找失落的童心
- 班级管理“五部曲”
- 保水土,美生态
- 创新思维模式,构建魅力课堂
- 学与问
- 《学与问》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习作8·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教学设计
-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 我们爱你啊,中国
-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
- 爱之链
- 《爱之链》教学设计
-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
- 苏教:《习作8·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教学设计
- 《学与问》教案
- 小学语文六年级:学与问
- 我们爱你啊,中国
-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
- 学与问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