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诗歌教学的一点尝试

诗歌教学的一点尝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22

诗歌教学的一点尝试

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常常出现一种情况: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时,坐在下面的学生昏昏欲睡。语文课程改革一直要求我们发扬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而实际上教师的主导地位几乎变成教参课本的主导地位,差的教师只会照本宣科,好一点的能够发挥一下自己的主动性,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而学生的主体性也仅仅体现在提几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而已。

现实中课本虽然有很大的改变,但也不尽如人意。以2002年入学的学生所用的人教社的第一册课本为例。第一单元的四篇文章中《死水》和《赞美》的作者的写作背景、创作手法等都有与时代距离太远的感觉。如闻一多《死水》一诗的创作手法所体现的“三美”,现在还要学生和老师细细将其分析、理解、吃透。对此我实在是不能理解。在我们的文学宝库中有很多读起来琅琅上口又感人至深的爱国诗歌,可是我们为什么还要研究如此死板的诗呢?《外国诗三首》中的普希金的《致大海》因为是翻译过来的,读起来总觉是隔了一层,对教参中的讲解,我可以理解却很难融入,很遗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想教师很难将自己独特的感受找到并传达出来。这样,就很难体现语文教师的教学主体性。其实,放在其他诗歌读背篇章中的戴望舒的《雨巷》在诗歌的朗读鉴赏方面是很好的,为什么不放到讲读诗中去?

为此,从99级开始,在诗歌的学习上我作出了一点点尝试,大胆解放思想,突破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充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质疑能力、自读能力的培养,健全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诗歌教学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每周指定一个学生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精心准备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在星期一的时候贴在班里,然后所有的学生在星期一到星期五的语文自习或阅读课上反复朗读,直到背诵下来,然后写下自己的感悟及疑问,在星期五的时候,先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然后主讲的学生朗诵,学生点评,老师点评。主讲的学生根据同学的疑问系统讲解这首诗,应对质疑,然后教师总结,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应该说,由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反映非常热烈,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也比较多,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也逐渐加深。(遗憾的是由于频繁分班,培养新的学生的习惯花费不少精力,也影响了效果。)比较精彩的一次是讲到李白杜甫单元,一名学生选了一首李白的《侠客行》,另一名选了一首杜甫《饮中八仙歌》,不管是朗诵还是讲解都非常精彩,学生对李白性格诗的风格学生有很好的把握。

回顾我的教学改革的尝试,我有几点思考。

一、古诗文应该加强诵读,声情并茂地诵读。

正如白居易所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然而,我们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盲目地反对背诵,反对多读多背,将这传统的有效的作法一概斥之为“死记硬背”,诬之为“束缚人的笨办法”。或者认为朗读背诵是小学生的学法,中学生不需要这种“笨办法”了。加上语文考试没有口试,以致如今校园里读书声已渐绝于耳。高中生更是不愿开口读,早读课也只是看看书而已,有的同学用早读做练习,有的用来复习,所谓“早读”,已名存实亡。上课也是老师“一言堂”,不重视让学生朗读课文。不重视朗读与背诵,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培养,回答问题结结巴巴、口齿不清;与人交流吞吞吐吐,辞不达意。说不好,写作水平也受影响,以致许多学生写文章用词不当,文理不通。语文教学的“少慢差废”状况之所以长期以来得不到解决,原因之一就是教学中“重分析,轻吟诵”,就像韩军老师所说语文教学不能模仿理科的“举一反三”,而应“举三反一”。

实际上诵读一直是行之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张志公先生说: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来,读出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得要透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朗读多了,时间久了,优秀作品中经过加工锤炼的语言会跟自己的口头语言沟通起来,丰富自己的口头语言,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作家巴金能背诵包括两百多篇古人佳作在内的《古文观止》,他自己就深有感触地说:“这二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多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老话也说:“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背诵能提高说写的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必须把古诗和部分古文熟背下来。并且还要声情并茂地朗读。

二、给学生解读诗歌内涵自由的乐趣。

有这样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话不错。对诗歌来说,既然已经脱离了作者,那么不同的读者对其内涵也就有不同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采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方法,对诗歌的主题给一个总体的研究方向,教给他们研究的方法,只要知人论世,对主题的研究提出言之成理的观点,都会得到肯定。这样一来,学生研究诗歌的热情又大大提高了。比如说李白的性格,有的学生就提出李白是不懂政治的人,甚至说李白不见得有多少政治才能。虽然是一首小诗,可学生在其中找到了很多可玩味的东西。

三、鼓动学生充分查找资料,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严禁照搬鉴赏词典。

四、这种课型需要教师有更充足的准备,更深刻的思考,对教师是更大的挑战。

反思:

这种课的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气氛始终非常活跃,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兴趣,因此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以往相比,这种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兴趣极强,能够迸放射出思维的火花。当然如果落实不彻底的话,就会功亏一篑。

很久以来我一直不明白,我们的语文为什么变得干枯无趣了?现在我明白了,是我们教学的主导思想存在问题。当我们把提高学生兴趣放在提高学生成绩之前时,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只是这一点要得到广大学生、老师、家长的理解还不容易,毕竟还有很多人尤其是家长对“学习兴趣会使人最终取得成功”还缺少认同。这就需要我们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难忘的一课》有感
读《木偶奇遇记》有感
读《学弈》有感
续写《凡卡》
读《简爱》有感(二)
读《简·爱》有感(四)
读《灰姑娘逃婚》有感
读《伊索寓言》有感
读《简爱》有感(三)
读《难忘的一课》有感
读《难忘的一课》有感(二)
读《难忘的一课》有感(三)
坚强——通向成功的路——读《一个独生女的故事》有感
读《中学生感恩故事全集》有感
读《简爱》有感
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研究
对福建地区品牌经济的分类与讨论
城镇居民现金消费支出对农村居民现金消费支出的影响
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看文成公主对吐蕃的影响
微信上的除夕
论竞业禁止协议效力的认定
浅谈哲学之谓美
武夷岩茶营销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郑州银行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民办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心理问题摭谈
PPP模式风险分担分析
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对策探讨
论古玩交易中刑法的介入尺度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莆田28中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项铺中学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2
锦屏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普利桥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七起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港南中学2011-2012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济阳县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济阳县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重庆市重点中学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语文版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芜湖市三中2011-20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苏州高新区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安庆市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长汀县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