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如何解读赏析小说

如何解读赏析小说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如何解读赏析小说

如何解读赏析小说

高一语文组

一、概念的界定

阅读教学 文学鉴赏 小说 教学

二、中国知网检索信息:

(一)检索项 :主题 ; 检索词:小说教学; 模糊检索; 时间范围(1979——2008)共计317条,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81);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9);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0);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7);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0)

(二)检索项 :主题 ; 检索词:中学小说教学; 模糊检索; 时间范围(1979——2008)共计36条。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2);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4);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0);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0);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0)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目前语文界对小说教学的研究不太重视或没有专门进行研究。一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不怎么考小说,二是许多研究者把它放到了阅读教学研究里面了。

三、关于小说教学的文献综述

(一) 硕博论文

硕博论文中对当今中学小说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

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主要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引入小说教学。

2.对中学小说教学在选材、教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

(1)柳广云 《关于中学小说教学的思考》中认为:

(2)栾桂芳 《古代小说教学方法初探》认为:

(3)侯艳荣《〈聊斋志异〉与中学文言小说教学》认为:

3.将信息技术与小说教学整合,革新小说教学的形式。

彭岚《网络环境下的小说教学》

(二)期刊论文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小说、现当代小说及外国小说教学。

中国古代小说教学:

1.《古代小说鉴赏》吴小如(《高中语文第四册》人民教育出搬社2001年10月):

2.叶湘瀚《古典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六法》认为:

3.欧阳珍《关于明清小说教学的几点思考》中认为:

中国现当代小说教学:

张显彬等《中国现当代小说阅读鉴赏》(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7-8期)

1.认知心理结构、审美心理结构框架完善与否决定文学鉴赏能力的高低。

2.小说阅读鉴赏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主题的鉴赏:从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看主题;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从

情节的发展看主题;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种解读》(《高

中语文第二册》人民教育出搬社2006年6月)

人物的鉴赏;情节的鉴赏;环境的鉴赏;语言的鉴赏。

外国小说教学:

肖家芸等《外国现当代小说阅读鉴赏》(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7-8期)

1.要对现代派作品产生的社会、思想和理论基础有一定的了解。

2.要对现代派作品的思想特征有一定的把握。如危机感和悲观感,又如全面异化,再如表现主观世界。

3.要对现代派作品的文艺主张有一定认识。

要对现代派作品常用的艺术手法有一定了解。如象征、意识流、荒诞等。

第二部分-------中学小说教学

1.张成梁《略谈中学语文中的小说教学》认为:

2.李都明《高中小说教学探微》中认为:

3.彭文林《高中小说教学新探》中认为:

第三部分-------小说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1.李新光《浅谈小说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中认为:

2.牛素洁《把握人物形象 提高鉴赏能力——高中语文小说教学谈》中认为:

3.《语文学习》2006年10期的《关注作家表现人物的心灵辩证法》

第四部分------小说教学的方法专谈

1.孙凯《介绍小说教学的几种方法》认为:

(1)分角色朗读法(2)以物析情(3)旁及他人法(4)跳读法(5)跳出法(6)排演课本剧。

2.崔木林《略论比较法在中学小说教学中的运用》中认为:

在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拿出一些作品(课文)进行充分的比较分析就是一

个容易进行,见效较快的好方法。通过比较,容易把握小说的特征;通过比较,容易理解作者的匠心;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

3.莫如彪 陈守莉《多角度解读小说和教学》中认为:

多角度解读小说的题材;多角度解读小说的主题;多角度解读小说中的“人”;多角度解读小说,改变小说的教学方法;不应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而应是学生从小说中读出来的是什么,小说教学应从过去封闭式的意识向多元的意识转变。

第五部分-------小说教学的问题(困境)

1.成旭梅《现当代小说教学困境探微》认为:

2.吴含荃《小说教学内容的问题及策略分析》认为:

错误与错位的小说教学内容

泛语文:错误的小说教学内容:

反文学:错位的小说教学内容:文学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

引导学生超越与现实之间的功利关系而建立起自己与现实之间的自由关系。可是许多教师却忽略了文学教育的审美性,而将小说还原为生活的真实来展开教学。如有的老师在教课时把祥林嫂、别里科夫等人之死描述为现代版的凶杀案,要求学生立案侦查,找出凶手。

在分析这个课例之前,我们先对“文学阅读”和“文章阅读”这两个概念

做一区分。按照王荣生教授的归纳,文学阅读需要“品其言才能会其意”,而文章阅读则是“得其意可以忘其言”。简单说,凡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内容的概述上的,是文章阅读,尽管你读的是文学作品;把注意力放在言语表达的意味、意义、意思上的才是文学阅读。

我们现在回到上面课例。教师让学生摸拟公安人员办案,关注的仅仅是小

说中的事实真相:别里科夫或祥林嫂什么时候死的?死因是什么?跟谁有关?证据是否确凿?但是并没有涉及对小说言语表达意味的品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不需要调动自己的想像和情感。非常明显,该教师把文学作品的阅读处理成了文章阅读,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就成了错位的小说教学内容。

“反文学”往往反掉了小说的虚构性,把小说当作生活事件来展开讨论,

抹杀了文学的本质特征,自然也就不能达成文学教育的课程目标。

以上是两类打着“创新教学”的幌子,却脱离了文学教育的课程目标。

创新小说教学内容的两种策略

从叙事学的角度打开小说教学的新视窗。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小说叙述语言的言外之意。

3.钟霞梅《当小说教学也让学生索然无味时》中认为:

关于教学目标,应考虑学生实际的课堂需求,求知取向,反对那些高的、空的、虚设的、没有实际价值的目标,教师上课前应清楚这节课想解决的问题,但目标问题千万不能太多,即面面俱到。应该把问题生成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结合新课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最难解决的问题,然后选择学生提出的几个普遍问题加以讨论解决,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切实需要,又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真正的让学生从未知想到已知。

四、有关小说教学的几个问题

(一)要了解小说的发展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我国现当代小说的发展[张显彬等《中国现当代小说阅读鉴赏》(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7-8期)]

(二)小说的分类及其它

(1)小说的分类

(2)小说“三要素”及命题

(三)关于小说选文

1.摩罗:呼唤文化通才介入。

2.《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6年1至6期 2007年7至8期 10A,提出选文不应选活着的作家,理由是尚未经时间检验。与此相对的是柳广云 《关于中学小说教学的思考》中认为:现行高中小说教学选材范围狭小,缺乏时代性;

(四)小说的阅读

1.吴益:《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海南出版社2004年4月第六章

第四节86页 阅读教学的实施:

(1)阅读教学过程的基本属性:活动和对话

阅读教学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①学生是阅读教学的活动主体

②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服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③阅读教学是一个集体活动过程

(2)、阅读教学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

①学生、教师与作者的对话

②学生和教师与编者的对话

③在课堂情境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

(3)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A、提问对话法B、整体感悟法C、诵读涵泳法D、文学鉴赏法

2.叶圣陶的文学鉴赏观(《叶圣陶论文学鉴赏》语文建设2006.6):鉴赏的含义是“观”,即身入其境地用整个心去感受;鉴赏的态度是“玩”,即把玩、品味、揣摩;鉴赏的本体是“我”,主张读者的主动性。

3.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小说教学的内容

(1)《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高中语文课程目标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2)文学教育是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其核心是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点要求,是感受、品味、领悟、体验、思考。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4.小说的阅读的方法

小说的阅读思路

(1)初读时对小说语言形式的认知感受。

(2)初读后对小说内容的心灵关照。

(3)“跳”出来对作品作客观的分析评价。

小说的常用读法

一是作品分析法:对小说进行分析,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一种比较客观、理智的读解活动。

人物形象分析法;主题思想挖掘法;研究作品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意图。

二是活参阅读法

5.小说鉴赏方法:

小说的鉴赏必须要注意三点:(1)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者写作、

发表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2)要认真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对有关描写方法的研究,剖析人物形象,理

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深入领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

(3)要研究小说的故事情节、线索、结构是怎样为塑造形象、表达主题服务

的。

第一、分析典型人物

分析人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注意人物外貌特征的描写。如 祥林嫂的外貌。

②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如鲁四老爷的个性化语言,就反映出他伪善、冷酷、自私的性格特征。

③注意人物的行动描写。如药里刽子手康大叔卖人血馒头的一系列动作,就

刻画出他凶残、贪婪的丑恶形象。

④注意人物的心理描写。如项链中对玛蒂尔德大段心理描写,就揭示了她小

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⑤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二、分析故事情节。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事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它由一系列具

有矛盾冲突的具体事件组成。

分析故事情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理清结构。小说的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构成,可以据此划分层次。

②寻找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中的脉胳,有时还是矛盾冲突的焦点。通过寻找线索,有利于掌握情节,有时也有利于抓住小说的矛盾冲突,便于把握主题。

③抓住场面。情节由场面组成。有的小说情节复杂,有的小说情节不连贯,

在这种情况下,抓住场面分析就可以不受情节、结构的限制,直接掌握作品的中心事件和主要矛盾。

第三、分析典型环境。

①典型环境是指文学作品中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人物行动的生活场所,是一

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

②典型环境是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

特定环境。

典型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

分析典型环境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四、分析小说的社会作用

小说的社会作用分为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

五.关于一些问题的思考

1.教师不仅要研究作家创作意识、作品的内容形式,还要研究读者的接受

意识。(成旭梅《现当代小说教学困境探微》)

2.一个哈姆雷特还是一千个哈姆雷特 作者:钱梦龙 中学语文教学

案例一《永远的蝴蝶》非指性教学

永远的蝴蝶

案例二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未来的小学
我的小弟弟
买菜
春在哪儿
我爱我的小区
找春天
捉蝴蝶
让世界充满爱
我爱我的家乡
动物们的秋天
我的玩具
我眼中的四季
一张贺卡
年级网络游戏
我的“不倒翁”
试论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改革
论高中语文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给学生搭建一个成长的舞台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生本理念的体现
班主任工作要调控好宽容与严格之间的关系
关于蹼泳赛前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分析及调整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
浅谈师德修养的灵魂
交换机配置探析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校共育策略
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探讨
高中学优生群体的德育管理措施分析
兼职班主任如何培养得力的班干部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05古诗词三首练习一教学反思
6 梅花魂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
秋思教案一教学反思
06梅花魂教材简析教学反思
梅花魂教案九(附点评)教学反思
五上05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反思
梅花魂预习指南教学反思
05古诗词三首练习二教学反思
五上05古诗词三首教案三教学反思
梅花魂教案八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05古诗词三首教案七(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五上05古诗词三首教案二教学反思
05古诗词三首教案四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05古诗词三首教案六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05古诗词三首教案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