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1-23
《伊索寓言》的译本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伊索寓言》这本小故事组成的集子,其汉译本的出现竟可追至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
伊索是古希腊人,生活在约公元前6世纪,传说曾为奴隶,后获得自由,因善用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其所编写寓言经后人加工,结集成《伊索寓言》广为流传。《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狐狸与乌鸦》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均出于此。《伊》存有各种文字译本,对欧洲寓言创作影响颇深。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翻译高峰期,主要由耶稣会传教士翻译大量西方作品。《伊》第一个中译本《况义》即现于此时(1625年),由法国传教士金尼阁口述,我国张赓笔录,收作品38篇,大部分为伊索寓言,据称只有抄本存于巴黎国家图书馆。噫!只可遥想,不得亲见,甚憾。
《伊》第二个中译本《意拾蒙引》(一译《意拾喻言》)出现在1840年,系英国人罗伯特·汤姆翻译,署名“蒙昧先生著,门人懒惰生编译”,由当时的出版机构广学会出版,收寓言82篇。这个版本大抵是有违碍之处,让清政府的高官不大得劲,于是遭到查禁,因此存本无几。不过一些学者对此颇为怀疑,真实情况如何尚未有定论。只是存本稀罕倒是真的,全世界现有四本,英国、日本和香港各存一本,第四本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国内发现。天可怜见,小子在网上找到一幅此书的图片(见图),得以过过眼瘾;又多亏图书馆的检索系统,见到此本中若干文章,用文言文写成,只是看着希腊的狐狸乌鸦口吐“之乎者也”,感觉有点怪。
1888年,其第三个译本《海国妙喻》由天津时报馆印行,署名“张赤山译”,收寓言70篇。这个译本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较有名气的一本书,只是有学者认为书中所录故事,出处较为复杂,并非全为伊索寓言。此后,国内又多次有人翻译《伊》,如林纾、汪原放等人均涉足其间。
《伊》在现、当代最出名的译本,自然要属周作人译和罗念生译两种。小子不才,没见过世面,看到一本1955年初版印刷的周译《伊索寓言》,激动得不行。此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封面已黯淡不清,大约黄绿色,上画《狮子和驴》的绘图,署译者名“周启明”(即周作人),竖排繁体印刷。书中收寓言358篇,系根据法国EmileChambry编订“伊索寓言”(1927年巴黎出版)的希腊原文译出。前言称对文章“不加选择,文句亦无增减”。此本寓言数最多,翻译简洁明快,只是老先生爱用生涩字眼,读起来有些拗口,难免有人大叫:行不得也,哥哥!
罗本系由罗念生、陈洪文等人合译,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本收作品330篇,语义简明、流畅,是广为所知的译本。只是其因“无意义”和“低级趣味”等原因删去16则故事,感觉有点别扭,不过亦无大碍,广东人谓之“麻麻的”———马马虎虎啦!
《伊索寓言》在国内至少有数十版本,翻译精度、广度参差不齐,以致有些泛滥成灾,虽不无可信之处,亦不能全然放心。各本因翻译来源不同,总有所出入,即使周本收录最广,也不能称“全本”。盖因伊索本人就是隐隐约约的形象,后人又不免混淆这些作品的来源,到底不能一窥全豹。
推荐译本《伊索寓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出版,译者周启明《伊索寓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译者罗念生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找到自由女神
- [远灯行系列]All about me。
- 第三夜雪
- 我的奥运梦
- 失眠记
- 真的,愿您幸福
- 十五岁的梦
- 远去的大唐
- 永远的梦——梦遥儿
- 烟花纷飞,情终难了。
- 世间的美妙
- 幸福的浅唱
- [远灯行系列]
- [远灯行系列]怒放的生命
- 网络
- 铸造陶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前磨牙的3年临床效果观察
- 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修复下颌骨复合性缺损
- 1??212块股前外侧肌皮瓣在口腔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 像注视恋人一样注视婴儿
- 说不让小孩子干啥,得告诉人家能干啥呀
- 外科导航技术在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 细丝弓技术舌侧内收上颌前牙的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
- 骑自行车的生命教育
- 5种常用口腔材料的磁共振伪影比较
- iWitness摄影测量系统在颌面部应用的可信度研究
- 心没在一起,就是孤独
- 爱情是枚旋转的硬币
- 股前内侧皮瓣紧急替代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颌面部贯通缺损1例
- 腭裂中耳功能异常的综合评估及治疗方案的优化探讨
- 现代创伤救治理念与口腔颌面部多发伤救治
- 《走出校园认汉字》教学设计
- 《写壳》教学设计
- 《夸夸我的小伙伴》教学设计
- 让我们为学生的异想天开喝彩——《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 《新春到》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谚语三则》教学设计
- 《走出校园认汉字》教学设计
- 《姐妹岛》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 自主、求异、创新——第二册《乌鸦喝水》案例及反思
- 《交通工具》教学设计
- 《平平的手》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新春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