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雨点》教材解读一

《雨点》教材解读一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01

《雨点》教材解读一

对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说过这么一段话:从《标准》制定的目标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三点基本精神:

一是重视阅读情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二是从学习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具备最起码的阅读能力抓起(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阅读),而把理解程度的要求尽量降低到最低底线(如“了解词句的意思”、“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是从一开始便注重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词语积累,同时提倡交流与合作。从上学期教第一篇课文起,我就一直很困惑。一年级和六年级之间是五年的差距,就像初一和高三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按说,其着力培养的重点也应该有很大的差别。但是,综观一到六年级的阅读课,几乎是一个模式。我甚至怀疑这个模子是不是一直可以用到高中。而事实上,课标对不同学段的要求不一样。只是我们在具体实施时,则唯恐不能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阅读能力给提高起来,才忘了节气。高老师这段话让我很受益。他清楚地告诉了我在一年级剩下的这学期里,要在课堂上做些什么。

关键词:情趣、习惯、基本方法、起码的能力、体验、积累。《雨点》是一篇引导孩子认识自然现象的小诗或是叫儿歌(我弄不清这两者的区别)。文章一共四句话,每一句字数相同,形式一样,读起来节奏感很强,算得上朗朗上口。课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雨点落入池塘、小溪、江河和大海里的不同模样: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这四种动作是一年级的孩子所熟知的,也是他们可以真切感受甚至直接表现出来的。再加上课文分别给雨点的四种状态配了插图,也大大方便了孩子们把抽象的文字具象化。就这篇文章来说,具象化的过程也就是情趣化的过程。再仔细读来,文字表面上全是在写雨点,但背后却表现了池塘、小溪、江河、大海的不同。所以,透过雨点的变化还应引导孩子发现以上四处地方的不同特点。根据以上分析,这一课在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训练上能有哪些可为之处呢?1、利用插图来理解文字。2、调动生活经验来丰富文字。3、通过朗读技巧的指导来捕捉文字的味道。3、还可以尝试通过比较句子之间词语的变化来加深对文字的感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落水的小孩
珍惜生活
做个廉洁的人读《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有感
把“酒”论英雄
论文辑后感
向日葵;石头
读《骆驼祥子》有感
读《母亲的故事》有感
读《莫泊桑拜师》有感
读《海伦.凯勒》有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读保姆狗的阴谋》有感
读《保姆狗的阴谋》有感
读《丑小鸭》有感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浅析微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美国橄榄球运动对城市文化影响的研究
高行健与中国
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
岫岩玉雕的题材赏析
燃烧荒原大地的一把火
少年百米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
当代设计中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
论莫言作品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鲁迅笔下的女性地位与命运
浅议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与教学改革
浅析PPT封面设计与研究
浅析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根源
基于研究生“考证热”的民族志研究
上海嘉定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
北京顺义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
金华市2011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6月)
青云实验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广东仁化县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南安市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湖北襄州区2011年中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温州市2011年中考冲刺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
南昌市十四校2011年中考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焦作市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宜春市2011年初三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
宜春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三门峡实验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2011年中考语文压轴试题及答案(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