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28
《春到梅花山》教学反思二
《春到梅花山》记叙了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情景。这么美的文章,要引领孩子们逐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我觉得以下三个方面是不能少的,我也是这么上的,效果还可以。提炼出来,供大家一起讨论:
一、借助图片,增加视觉的美感色彩鲜艳的图,是很受低年级孩子欢迎的,直观形象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根据《春到梅花山》这篇课文的特点,我觉得用到图的机会是很多的。上课伊始,出示挂图,让孩子仔细观察图,采用抒情的语言吸引学生渐入情境,问: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孩子们告诉我从图中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梅花,还有很多的人。看来,孩子们第一眼就能感受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早春梅花景象。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充分利用挂图这生动的教学资源,穿插于语言感知与朗读训练中。图的展示,让孩子们更容易深刻感受到花的美与人的多,增加了视觉的美感。
二、紧扣词句,感悟课文的意境这篇课文的语言是很美的,也是很注意细节的。比如文中表现梅花开得早,它用了这样的句子: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一个“还没有”,一个“就”,让人联想到了“春暖花开”这个词,梅花与众不同,它不怕寒冷,在早春就怒放了,展现了它独特的美。我让孩子们想想,这句话写出了梅花的什么,接着,一起找出有关的词,通过读思关键词句,加深感悟。再如写盛开的梅花很多,它用了“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这样的词句,我先让孩子理解什么叫“挨”,再加以想象“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是怎样一种情景,接着让孩子们结合看图、表演,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后面的教学同上,如抓住理解“涌动、人流”体会人的多,抓住理解“欢乐的海洋”感受人们的热情,等等。通过抓词句,不仅让孩子们理解了课文,加深感悟,同时也在无形中学会了学习。
三、充分朗读,培养孩子的语感在看图、抓词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加以充分的朗读,孩子们对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印象就更深了。朗读的形式多样,且穿插于分析理解的过程中,比如,拎出重点词句时,抓住重点词进行感情朗读,以加深理解;比如,边看图边朗读感受梅花的美、梅花的多、人的多、人们的热情,辅助理解;比如,说话训练过程中,通过反复朗读以仿之说话,等等。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朗读的课堂是干枯的,是没有活力的,有目的的充分朗读,孩子们不仅爱读,同时也读得有效,培养了孩子的语感。遗憾:教学中还是存在遗憾的,最大的遗憾在于,拓展延伸还不够,比如,讲到“晶莹透亮”这个词时,没有问下孩子:你见过哪些东西也是晶莹透亮的?直接带过了。不是不愿意这样做,是一时疏忽遗忘了,这与自身的教学理念有直接的关系,说明自己的教学技能还没有达到相当的水平,只知道要达到最直接的教学目的,没有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充分考虑。以后一定得多学习,多读书,教学前多思考,时刻为孩子考虑!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心痛的感觉
- 重拾人生
- 阿珠的死
- 多么荒唐的玩笑
- 那些已逝的日志
- 风过耳(转载)
- 巨蟹的母爱
- 相山,令我伤心
- 珍惜眼前的“树叶”
- 完美刺痛
- 受伤的小鸟
- 别人也在疼
- 凝滞的沙漏
- 春殇
- 恕我不能与感情逢场作戏
- ERCP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观察
- 浅谈城市排水管道的布置与定线方法
- 增强老年脊柱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稳定性研究进展
- 我国机电工程施工中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 研究疾控中心实施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骨恶性肿瘤主要类型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诊断的对照研究
- U形渠道的特点及在节水灌溉中的应用
- 单独二孩政策初期的出生堆积与特点分析
- 浅析腔镜机械的管理模式
-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图像表现
- 传统装饰风格在现代装饰中的应用
-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的铬
- 浅谈大截面深井开挖施工
- 社区脑卒中患者护理需求的调查及分析
- 六法合一围攻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中医理论探讨
- 《猜谜语》教学实录
- 《猜谜语》教学设计
- 《江南》教学设计
- 《做操》教学设计
- 《荒地》教学设计
- 《秋天来了》电教教案
- 《月亮圆圆》教学设计
- 《荒地》教学设计
- 《猜谜语》教学设计
- 《猜谜语》教学设计
- 《做操》教学设计
- 《做操》教学设计
- 《江南》教学设计
- 《江南》教学设计
- 《早操》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