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 播放音乐,导入新课
1、 播放肖邦的《革命进行曲》,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2、 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课件出示肖邦的画像,简介肖邦。
3、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肖邦有关,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肖邦”两个字。
4、 从这个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说明]在催人奋起的《革命进行曲》中开始新课,并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能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跨越时空,仿佛身处战争年代,营造了一个学习的氛围,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轻声或默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边读边思考刚才所提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3) 读完文章后,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想说什么?
2、 讨论、交流:
(1) 讨论揭题时的问题答案在文中哪一部分,并指导分段。
(2) 说说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想说什么。
[设计说明]初读课文时,便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让学生在发现中品尝到探究的乐趣,为下文的愿学、乐学打下基础。
三、 精读指导,因文悟道。
1、 分小组学习讨论:从文章的哪些内容可以体会到肖邦十分爱国。


2、 交流、学习。
(一)指导学习第一段
(1) 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得不”说明肖邦是舍不得离开自己的祖国,而且,离开时他满怀悲愤,说明他心忧国家。)
(2) 指名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1> 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祖国。
<2> 指读有关语句。
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理解:瓜分、深渊。
(3) 指导朗读。
(二)指导学习第三段
学生交流找到的最能体现肖邦热爱祖国的句子。
(1) 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进行曲》。
<1>是什么消息使肖邦悲愤欲绝?
<2>联系电影电视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的枪口下的情景。再次听《革命进行曲》,说说波兰人民听到那催人奋起的旋律后会如何呐喊与抗争。
(2) 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交流、理解“彻夜”。
<2>出示:工作 工作 再工作 让学生点标点。(让学生比较顿号与逗号的区别)
<3> 引读
[设计说明]学生所处年代是和平安定的,与战争年代相距甚远,因此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音乐的感染下,更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体会肖邦的音乐在波兰人民抗战中的作用。
四、看插图,小结: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 交流。(肖邦既然那么爱国,为什么还要离开祖国,为什么不留在祖国和波兰人民一起抵抗侵略者?)
二、 继续精读课文
(一)讨论学生的疑问
1、 学生分组讨论肖邦为什么离开祖国?(师提示指导:反抗侵略者的斗争只有一种方式吗?)
2、 出示:德国音乐评论家舒曼对肖邦的评价“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丛里的一尊大炮。”
[设计说明]发现和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倡导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更能点燃学生求知的激情,而且能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更积极地探究下文。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1、过渡:肖邦如此爱国,他不得不离开祖国,他告别亲人、朋友,离别的情景一定令人难忘。
2、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哪儿最能触动你的心弦?
3、交流指导朗读
(1)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师友前来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而且送别曲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体会到他们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
(2)老师紧紧握住肖邦的手,说明老师何等激动。
(3)老师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3、 课件播放师友送别肖邦的情景并配上《即使你远在他乡》的送别曲,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中分组讨论想象埃斯内尔与肖邦的动作、神情、心情。可以写在书旁边,然后,把这段改写成剧本的形式进行表演。(如学生喜欢也可以感情朗读。)
[设计说明]让学生改写并表演 ,是以课文为载体,在创设的情境中渗透创新作文训练。让学生表演更能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肖邦难以离开祖国,也体现了学科整合的思想。
小 结过渡:就这样,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他像一匹战马开始乘风飞驰,他把炽烈燃烧着的感情凝结在音符里,他的一 个个音符激励着波兰人民,同时,也化做一把把李见刺向敌人的心脏。他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即使是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那颗炽热的爱国心依然滚烫。
(三)指导学习第四段
1、 指名读。
2、 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 什么叫“弥留之际”?
(2) 肖邦为何病得这样重?
(3) 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
(4) 肖邦此时会想些什么?
(5) 指导读肖邦的话。
3、 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年轻的、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
(1) 理解“与世长辞”。
(2) 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1> 肖邦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乡与世长辞了。
<2>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3) 指导读好第四段。
三、 总结全文,延伸巩固
1、 总结:课文讲述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2、 延伸交流
古今中外,无论是浴血奋战的勇士或是文人墨客、艺术家,无一不是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故事与诗歌。
3、 再次播放《革命进行曲》,同时出示波兰是人维特维斯基的诗《战士》。齐声朗读,结束新课。
[设计说明]爱国总让学生认为太高尚、太伟大,通过故事中人物的榜样作用,让学生明白爱国并不都表现为辉煌而壮烈的行动,一些小事有时更能体现这种伟大的精神。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幸福
Thank you for you ending
爸爸
激烈的拔河比赛
博客感想
“鬼”打来的电话
给老师的一封信
我爱你,春天
飞向未来的星球
游虎山公园
我十三岁了
“音乐迷”老爸
难忘的校园
发现王国之旅有感
我的家乡——揭西
保定市西大洋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环境地质调查研究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程序和方法研究
气管切开患者套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小议中西日常文化之差异
浅析国库集中收付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期护理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整体护理体会
1例误诊10年的胰岛β细胞瘤
浅谈电网工程造价管理分析及控制
项目施工过程成本控制要点探讨
血液净化治疗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应用及护理
80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鞋匠的儿子》教学实录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二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实录
《草原》教学设计三
《鞋匠的儿子》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实录
读出童年的心梦之境--《姥姥的剪纸》课堂实录及评点
《牛郎织女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一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设计3
《草原》教学设计二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设计2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一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设计1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