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1-24
《鲁班和橹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第四自然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6.鲁班和橹板
看 竹篙 撑 吃力
盯 想鸭子 蹼、拨水轻快
(有什么办法)
圆形
找削 橹板 扁形 省力快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生字、口述故事。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板书:鲁班
介绍鲁班。
2.继续板书:和橹板(领读,指插图):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橹板。
二. 初读课文
1. 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2. 再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看哪写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
3. 重点指导理解: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
4. 认读要求只识不写的字词。
5. 各自试读课文。
三. 指导写字。
力岸已经盯
四. 作业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写字。
第二课时
一. 检查复习
1. 指名认读字词。
2. 朗读课文。
二. 精读课文
1. 默读课文。思考:
(1) 鲁班造的橹板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好处?
结合插图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内容。
(2) 他怎么想到造橹板的?
a. 指名读第一、二段。讨论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 指名读第三、第四自然段,想想:鲁班怎么想到橹板的样式的?哪几个词告诉我们他看得很认真?
2. 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结:橹板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3. 练习概括各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轻轻读课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坐船—想—看鸭子拨水—做橹板—后人称呼)
4,练习口述《鲁班和橹板》的故事。
三. 作业
1. 朗读课文。
2. 口述故事。
3. 学习生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第三课时
一. 指名认读生字词
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二. 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程度
1. 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哪个句子、告诉我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
2. 指名做“盯”的动作。用简笔画画出河两岸,要求指出“对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换个说法,怎么说?演示动作。
三. 各自想办法记住生字
指名学生说说各字的记法。
着重指导“安”的写法。
四. 总结谈话
1. 鲁班怎么发明橹板的?
2. 讲述故事《锯子是怎样发明的》
五. 作业
抄写生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童心看诚信
- 云
- 团圆的小鸟一家
- 登千丈崖
- 美丽的大花园—坝上草原
- 梦游“文明城”
- 精彩的弹珠大战
-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们说
- 给猪八戒的一封信
- 下棋
- 不应当只记得
- 谢谢你,大哥哥
- 那一次,我们输了
- 蟋蟀的住宅广告词
- Baby卡失踪之谜
-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
- 6000万文保资金用出啥效果?
- 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
- 礼致河南 中原文化之旅
- 俊逸潇洒有文章
- 锦绣中原上的舒适居停
-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赏识教育探究
- 影响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几个问题
-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
- 明代钟学《寿萱图》琐谈
- 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探讨
-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特点及其经验总结
- 教师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 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 医学护理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研究
- 卖火柴的小女孩
- 《火烧云》(第1课时)
- 18《三克镭》
- 苏教版第十一册习作教案
- 《匆匆》说课稿
- 古诗两首《示儿》教学设计
- 《林海》教案(第二课时)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 《团结协作》——主题班会
- 《游子吟》教学设计
- 花潮
- 一夜的工作
- 卖火柴的小女孩
- 《春》
- 《鸟的天堂》教案(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