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案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1-11-24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两棵树。

出示: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

2、这是上海宋庆龄故居里的两棵樟树,当周恩来劝宋庆龄同志搬家时。宋庆龄不肯,因为她——“舍不得这两棵树。”(出示: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3、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宋庆龄非常喜爱这两棵樟树)你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红笔标注“舍不得”)指导朗读

4、那么这究竟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呢,宋庆龄会如此的喜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一读,感受樟树外形美

1、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庆龄如此的不舍呢?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两棵樟树。

2、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自由读,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屏示第4小节。

(读后交流)“蓬蓬勃勃”

(屏示: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板书:蓬蓬勃勃)

什么叫蓬蓬勃勃啊?

理解意思: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的意。

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反映樟树的蓬蓬勃勃呢?让我们再读课文(读后组织交流)

A从“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这一句看出樟树的蓬蓬勃勃。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枝繁叶茂”。)

(从“枝干不仅伸向四面八方,而且伸得远远的”这一句,可以看出枝干多,而且长得粗壮。)

师:你能读一读这个句子吗?(指名读、齐读)

B“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这一句中,“稠密”是说叶子又多又密,“绿

得发亮”,说明叶子长得好,只有叶子长得好,才能发亮。

师:多美的树叶。女生一起把它的美读出来。

女生深情朗读: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C“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

勃”中的“四季常青”这一个词看出樟树的生命力非常强。

师: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还有哪个关联词也说明它生命力顽强呢?(“无论……总是……”)

师引读:是啊,无论,它们总是。

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

蓬蓬勃勃呢?让我们想象一下,同桌交流彼此的看法。

出示句式:

无论,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学生练说。

多么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齐读第4小节)

如此蓬蓬勃勃的樟树,难怪宋庆龄这样的舍不得它。

三、比一比,品味樟树内在美

1、这两棵樟树除了长得的蓬蓬勃勃外,还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在这一段中找找答案

(这樟树还具有可贵之处。)

你能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屏示:这是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板书: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②这种拒虫的香气可以永久保持,到底久到什么程度?

(即使……也……)

(只要……就……)

师引读:(师)这木质存在一年,(生)虫类就怕它一年。

(师)这木质存在十年,(生)虫类就怕它十年。

(师)这木质存在一百年,(生)虫类就怕它一百年。

师:这个香味保持得也算够久的了!

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展现出,这是樟树独有的品格的呢?

(与其他树木比较)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怪不得宋庆龄那么不舍得它们。

4、文章读到这里,我们了解了

屏示: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师:这还是——

这是宋庆龄故居里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四、品一品,感悟人树相同处

1、、宋庆龄的故居有很多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或是说,宋庆龄根这两棵樟树有什么共通之处呢?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关于宋庆龄的小知识和故事(抽屉中取出)

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你读懂宋庆龄和樟树究竟有哪些共通之处了吗?

学生说说,宋庆龄与樟树的关系。

老师还为同学们搜集到一些外国友人对宋庆龄的评价(课件出示)学生自读

师:这就是宋庆龄!

她的声名,不仅在中国地大地上传播,而且香飘过洋,她的品德像樟树一样飘洒着永远的芳香!

(出示:她的美德就像樟树一样四季常青,芳香四溢,播洒在人们的心间!)

齐读。

2、透过这两棵樟树,人们仿佛就看到——宋庆龄

当我来到宋庆龄的故居,站在这两棵樟树下,我。

写话,指名读。

3、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一起走过风风雨雨。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正如在人们的心目中,化身红烛的老师,化身青松的陈毅爷爷,这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宋庆龄的影子。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

五、课外拓展

中国福利会还在1985年设立的全国性专项奖——宋庆龄樟树奖,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六、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宋庆龄的故事,深入地了解她身上所体现的那种樟树精神。

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精神蓬勃蓬蓬勃勃

一身正气坚强不屈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高贵品质高贵木质

借物喻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日记一则
陀螺之战
我们的“军事基地”
读《钓鱼》有感
日记一则
改写《游子吟》
游秦始皇兵马俑
读《雷峰日记》有感
读书随感
我爱安妮——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一心为人民甘愿做“傻子”——读《雷锋日记》有感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日记一则
日记一则
《下辈子我们还做母子》观后感
关于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计匹配性的研究与讨论
煤矿机电安全的现场管理分析
基于Flow Simulation的液压阀块的油道方案比较
浅究机械加工工艺信息化规划与建设
对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模式的探讨
基于露天煤矿生产系统常见危险源的研究
园林工程中园林施工新工艺的应用
探析数控机床机械技术加工效能的提高
砂轮数控变径技术结构优化
变电站施工管理及其成本控制分析
有关煤矿带式输送机设计计算的探讨
防止对运行中电动机加油温度急剧上升的措施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大型球磨机工作性能分析
10kv―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研究
基于PLC带式输送机监控系统的研究
22富饶的西沙群岛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拿美来浸润心灵------对小学思想品德课寓美于德教学法的探求
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十教学案例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七教学案例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九教学案例反思
浅谈差生作文辅导
课文复习巧点击
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二教学案例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三教学案例反思
国外好学生是个什么样
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六教学案例反思
让个性教育走进课堂——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个性教育
新课程,给学生创造一片畅想的天空
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八教学案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