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12
《英英学古诗》教材解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
紫云英
这是学生第二次学习“文包诗”的课文。相比上学期学过的《咏华山》,我想《英英学古诗》这一课应该更能打动学生。读这一课,我觉得祖孙俩就像在做游戏。
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刚学的古诗《静夜思》的诗句意思及其作者。教材有意为我们创设了具体的生活情境,一老一少乐呵呵地对话,使古诗教学变得鲜活、有趣。课文还配有两幅插图,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课文,课题右边一幅是英英和奶奶的对话图,教学时,可以利用这幅图创设对话情境,当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诗意后,让他们分角色表演祖孙俩对话的场景。刚开始表演时,可以师生配合表演,然后可让学生同桌练习。课文最后的一幅是与《静夜思》相配的插图,根据这幅图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抬头的动作、沉思的神态,并展开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插图和文本创设的情境缩短了古诗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我想,这篇课文除了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外,还向我们传授着语文学习的方法--生活中,我们学习语文的机会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应学会随时随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所以,学完这课后,我们可引领学生走出教材,开展“古诗学习活动”。先让学生自主去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古诗,或者可以结合本课让学生搜集并学习与月亮有关的古诗,然后可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形式,用说的方法来表达对诗意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也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再创课文情境,与家人一起学习、表演。如果条件成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课外背诵古诗的经验,模仿课文进行写作训练,如《××学古诗》。这样,学生就能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学会生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学若能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那么,语文学习就真的像是一场场游戏,语文的学习也就会变得简单而快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台独”决不允许
- 抽烟
- 诚信之美
- 父母吵架对孩子好吗
- 语文课应该这样上
- 从失败走向成功
- 琴韵梦歌
- 家庭,要温馨!
- 学会放弃
- 诚信——心灵的契约
- 感谢对手
- 我的荣辱观
- 语文课应该这样上
- “慢”不可弃
- 宽容
- 跑步者应练习瑜伽
- 请您不要生气
- 睡眠是预防老年痴呆的秘密武器
- 换头术:史无前例的挑战
- 细胞出了什么问题?
- 可穿戴静止心脏有望研制成功
- 人工半月板有望植入膝盖替换损伤膝关节
- 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更易说谎?
- 年轻女性独自开车恐成马路杀手
- 如何与肝癌“过招”?
- 打盹儿可有效帮助海马体巩固记忆
- 考生当防肠易激综合征
- 微缩芯片将让“可穿戴”设备隐形
- 戴橙色眼镜有助睡眠?
- 打太极拳的好处
- 《东方之珠》教材解读
- 《徐悲鸿励志学画》说课稿
- 《但愿人长久》赏读
- 《诚实与信任》教材解读
- 三品《石榴》
- 《一路花香》教学设计谈
- 《开天辟地》说课稿
- 《田园诗情》文本的解读
- 《虎门销烟》教材解读
- 我读《说勤奋》
- 《北大荒的秋天》教材解读
- 色态美 哲理美 情意美——《做一片美的叶子》审美欣赏
- 《石榴》教材解读
- 《古诗两首》教材解读
- 《田园诗情》教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