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3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难点:
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板书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
(1)“厄运”指什么?
(2)是谁遭到了厄运?
(3)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2.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教学: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坎、诞、寝、”都是前鼻音,“撰、迁”是三拼音。
2、理解生词:“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裁矗?
2、指导分段
(1)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①第一段:(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②第二段:(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③第三段:(4节)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哪些词句是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读句子,谈体会)
3、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写法,表现了谈迁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请你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从这段中你体会到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5、指导朗读。
三、作业
1.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词。
2.课后作业。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
2、师: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曾经过6次修改,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鸿篇巨制”——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这是何等的伟大啊!你们说说这需要的是什么——齐读(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精神。)
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他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
(2)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2、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动,请你多读几遍。
三、全班讨论、交流。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理解:家徒四壁。
2、“书稿被偷”,“下落不明”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化为乌有”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打击?而对于谈迁又是怎样的打击呢?
(当时的谈迁已是“年近花甲”“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可见这种打击是何等的惨重!)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那么,谈迁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5、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自读课文3自然段,读后全班交流。
(理解:①为了完成新书稿,为了使新书稿更加完善、准确,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甚至亲自“考察”历史遗迹。他不怕苦(一袭破衫),不怕累(终日奔波)不怕孤单,不怕病(年老体弱)又经过几年的奋斗,新写出一部“明史巨著”。
理解:②文中又一次运用了数字,“104卷”“500万字”说明谈迁为《国榷》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品质。)
6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7、“名垂青史”什么意思?为什么谈迁能“名垂青史”?
四、学习第三段。
1、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齐读四自然段。)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远存在。)
3、这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既是课文的总结,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六、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七、作业。
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请摘抄写在本子上。
板书:
家境贫寒不向困难屈服
书稿被偷坚定信念
从头撰写自强不息
《国榷》名垂青史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有一段历史,让我们永远铭记
- 谈网络
- 一张大钞的自述
- 老师巧妙的画地图方法
- 时尚=坏学生?
- 蒙娜莉莎的眼泪
- 美丽人生
- 我支持文明上网
- 歪打未必正着
- 中国画与油画
- 老鼠抓猫
- 做小孩真难!
- 有了电脑还要练字吗
- 爱在心间
- 世贸废墟
- “吐槽”,可以有!
- 多饮水不一定饮出健康
- 每种“折磨”都是祝福
- 西兰花可预防癌症抑制肿瘤生长
- “一剧两星”的突围
- 第九章 三层至尊殿
- 茶仙子的举报路
- 从零开始的勇气
- 迷茫是因为拒绝看清真相
- 患腰椎间盘突出 不宜做仰卧起坐
- 让人大倒“苦水”的胆汁反流性胃炎
- 家中不要老点香
- 被骗的“快乐”
- 卡被盗刷,银行有责吗?
- 幸福不分先来后到
- 苏教版201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 中大附中三水实验学校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 《沉香救母(一)》教材解读1
- 《蜗牛的奖杯》教材解读2
-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读《沉香救母》
- 曲阜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 常熟市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 泰州市201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
- 感悟意境,涵咏真情——读《9、母亲的恩情》
- 《谁的本领大》教材解读:角色朗读,转化情感
- 紧扣重点词语 品悟语言文字
- 《微笑着承受一切》课文解读
- 读《微笑着承受一切》有感
-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说明题型示例
- 团溪镇初级中学2011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