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6
《石头书》背景资料
化石
[解释]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石。
简单的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是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词源】
化石(Fossil)一词来自拉丁语“fossilis”,意思是挖出来。大多数化石是史前生物的能保存下来的坚硬部分,而且这些生物是在化石采集地区生存的。
【形成条件】
虽然一个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有三个因素是基本的:
(1)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2)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如果一个生物的身体部分地被压碎、腐烂或严重风化,这就可能改变或取消该种生物变成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而这种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海生动物的遗体通常都能变成化石,这是因为海生动物死亡后沉在海底,被软泥覆盖。软泥在后来的地质时代中则变成页岩或石灰岩。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损坏生物的遗体。在德国的侏罗纪的某些细粒沉积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诸如鸟、昆虫、水母这样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文学之魂——鲁迅》有感
- 《三国演义》
- 读《白雪公主》有感
- 读《长歌行》有感
-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 读书后感
-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读《名人传记丛书》有感
- 北京欢迎你
-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 读《长翅膀的绵羊》有感
- 《水浒传》读后感
- 读《精卫填海》有感
- 读《母亲的故事》有感
- 《窃读记》读后感
-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 我的养生之法:“笑疗”
- 肺病专家的养肺经
- 房事养生保健法
- “今天最好”养生法
- 春季养生“四姿态”
- 错误用药知多少
- 当医生躺在手术台上
- 仿生健身颐天年
- 乐与人和 畅志怡情
- 百岁老人顾庭华的养生秘笈
- 老人如何远离便秘之苦
- 不要迷信药物支架
- 疼痛跟着骨质疏松走
- 张飞每睡不合眼
- 肝肾同源:养肾不忘养肝
- 读《孔子游春》,谈生态对话
- 杭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 苹果里的五角星早就藏在那里了!
- 自由:让每个顾客都满意的智慧 《最佳路径》文本研读
- 《古诗两首》教材解读一
- 于永正老师谈《第一次抱母亲》
- 广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 宜兴外国语学校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 河南省2011年中考语文押题试卷及答案(3)
- 从《孔子游春》看孔子的教育思想
- 春天里的春天——鸿雁长飞读《孔子游春》
- 龙湖初级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 汕头市潮阳区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 真的是第一次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思考
- 山东临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