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溯源
翻新时间:2023-08-17
天安门溯源
天安门位于北京市区中心的,它是中国的象征,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天安门,原是明、清两朝的正门,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当时为三层楼式木牌坊,名叫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为今天的样式,更名为天安门。
天安门城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上覆黄琉璃瓦,成排的斗拱、大小梁枋以及天花藻井上绘有金龙彩画和吉祥图案,正脊、垂脊末端有鸱吻和仙人走兽,楼内六十根巨柱排列成行,方砖铺地一平如砥,南面有菱花格扇门三十六扇,全楼内外油饰一新,色彩绚丽。
在封建时代,天安门是北京城最高的建筑,通高九丈九尺,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加上正脊的鸱吻,通高三十三点七米。城台用四十八斤重一块的大城砖筑成,建在近五尺高的石筑须弥座上,整个城台高三丈九尺。城台上建有木结构双檐城楼,宽九间,进深五间,面积达二千平方米。城台下有五个券门,中间是正门,最高大,过去只有皇帝可以进出;其余四个依次减小,供不同级别的人进出。
天安门前有一条玉带般的金水河,河上建有七座秀丽的汉白玉石桥,城门前后的两侧各有一对雕刻精美的华表和石狮。这些精心的设计装饰和天安门融为一体。
从前,天安门是封建朝廷举行“颁诏”大典的地方。后来,天安门前成为人民举行爱国民主运动的集会场所。1919年的“五四运动”,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都是在这里集会游行,而后向全国各地扩展。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烦人的广告
- 校园春色
- 一个守信的人
- 榕树
- 一件值得我回忆的事
- 校园的早晨
- 春天悄悄来了
- 环境调查报告
- 我的老师
- 寻找春天
- 我们新来的老师
- 《胖子和瘦子》读后感
- 难忘的事
- 一堂有趣的常识课
- 小猫佳佳
- “慕课”教学模式下动态教学资源的生成与利用探析
- 关于在陕留学生勤工助学管理问题的思考
- 西安市城中村农民被征地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 陕西企业外宣翻译中的信息文化重构策略
- 大别山红色旅游品牌建设中的名人资源简析
- 积极建设企业文化型党组织
-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路径探究
- 寿光市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 货币政策可信度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关系分析
- 文化经纪市场规范化初探
- 创新发展体制?加速土地流转
- 沈石溪动物小说中儿童教育观念探析
- 民族地方文献收集之我见
- 赫章县核桃产业外部性内部化途径探索
- 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基础设施现状与思考
- 《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
- 《一夜的工作》其它杂项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 《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 《一夜的工作》教学札记
- 《一夜的工作》练习设计
- 《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
- 《一夜的工作》词句教学
- 《一夜的工作》说课设计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 《一夜的工作》其它杂项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 《一夜的工作》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