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教学设计
翻新时间:2023-03-18
《假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学生分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儿童都是一名诗人。”我们应当看到,儿童与诗歌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会认会写“寻”等八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小组合作和游戏等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分析
1.识字和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分析: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表情超市
- 天马流星拳一点不好拳
- 我的超级“铁狗”
- 可敬的劳动者
- 那个孩子
- 父亲的希望
- 猪三戒—卢忠君
- “大才女”
- 幽默的爸爸
- 这就是我
- 我的同桌
- 一张“产品说明书“
- 有病
- 一只皮卡丘的故事
- “超级老妈”
- 着眼能力,培养“四快”——语文学科素质教育探索
- 费解一斑
- 要落实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 谈谈小学语文探究课
- 构建政治大课堂,拓展教学新空间
- 谈历史学科的考试评价标准
- 激发厌学体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谈中学生物的教与学
- 浅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 法学的学科定位与法学方法
- 从高考改革动向看中学地理教学的改革
- 试论语文活动课的本质
- 按教育规律办事,创个人教学特色
- 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
- 试论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 《诗两首》教案1
- 《木兰诗》教案3
- 《木兰诗》教学设计7
- 《木兰诗》教学设计9
- 《狼》教学设计4[仿余映潮先生的板块教学]
-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 《木兰诗》教学设计6
- 《木兰诗》教学设计4
- 《狼》教学设计3
- 《黄河颂》教学设计1
-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2
-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1
- 《木兰诗》教学设计10
- 《狼》教学设计5
- 《木兰诗》教学设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