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古典小说中的错位艺术

古典小说中的错位艺术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古典小说中的错位艺术

孙绍振·孙绍振东南大学演讲录

从陈宫和曹操的错位看唐僧师徒的错位:

陈宫的眼睛在小说结构中的“错位”功能作者的创造,还在于他把一个本来与这个凶杀案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人拉了进来,让陈宫原来非常崇拜曹操,说他和曹操生死与共,用陈宫的眼睛来看曹操,起初崇拜曹操,后来和曹操一起杀人,等到杀错人再杀人,两个人分化了,“错位”了。这就更有戏了,更有性格了,就有小说了,就有艺术了。这艺术还不够,陈宫就想,这个家伙原来以为他是好人,现在这么赖、这么菜,我怎么能和他在一起?夜里起来的时候想把他杀了,但是还没有杀。陈宫转而一想,我当时跟他跑,是为了国家,现在我无缘无故把他给杀了,也是“不义”,我不干了。

于是,陈宫溜掉了,跑掉再也不见他了。陈宫后来去辅佐吕布,很有谋略。吕布这个家伙,很有本事,打仗很行啊,刘关张三个人打他一个打个平手,但是他没有头脑,(听众:有勇无谋。)不但有勇无谋,而且言而无信。

不讲信义。这在《三国演义》可是很严重的道德缺陷。陈宫很有谋,他却不能听从良谋。吕布还有一个毛病,相信老婆。

后来陈宫好多计策都没听,都由于听老婆的话,包括一个著名的小老婆貂婵。陈宫后来被捕。曹操很得意:你怎么样啊,那天跑掉了,现在又被抓住了!陈宫大义凛然:你明为汉相,实为汉贼!今天我被你抓住了,一死而已!曹操抓住了陈宫的心理弱点,他是个孝子,说:你死得倒轻松,那你老妈怎么办啊?陈宫也抓住曹操的心理弱点,他说:你现在提倡以孝治天下,你不会为难我的母亲。曹操居然被他打动了,把陈宫杀了,却很好地款待他的母亲,给他养老。

这里可以看出来,《三国演义》作者虚构的水平有多高啊!老是说人物要有个性,怎么才有呢?在这里告诉你,让原来志同道合的人,在一件事情上分化,情趣和感觉发生“错位”,势不两立。就像在一个美女面前,猪八戒和孙悟空的感觉“错位”一样,就有个性了。你知错不改,俺就不跟你干了,从此以后势不两立,死在你手里也无所谓。“错位”的幅度就越大,艺术水平就越高。

我觉得,我有责任来讲一讲陈宫这个人物在小说结构中的功能。首先,让读者又用陈宫的眼睛来看他作恶。这是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非常成熟的手法。一般的小说只是通过作者的眼光看人物,坏蛋,坏透了。

光是这样,可能单调。除了作者鄙视他,又弄一个人来看他,构成双重视角的错位,这个视角,和作者不一样,原来非常尊敬他,情愿为他而放弃官职、身家性命逃亡,做他亡命天涯的战友。但是,看到他第二次把对他十分友善的人杀了以后,良心上就受不了。这个人物的功能,就是从崇敬到厌恶曹操的凶残。

对这样的人物,我无以名之,暂且名之曰:“错位中介人物”,让这个人物和主角(一个或者多个)发生感觉的“错位”,发生冲突。这是《三国演义》作者驾驭得很熟练的艺术的法则(如在草船借箭中赤壁之战中让鲁肃夹在周瑜和诸葛亮当中)常常运用得很出神入化。这种人物的“错位”结构,正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想像、虚构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因为,这种想像和虚构和古典诗歌的审美显示了极大的不同。

在诗歌里,情人可以心心相印,生死不渝。而在小说作品中,情人、友人如果一直心心相印,生死不渝,就只有诗意,但却没有性格可言了,所以在成功的小说中,情人友人,不管原来多么情投意合,最后都是要发生分化,心心相错。两个人,各有各的感觉,即使是受得昏天黑地,也要误会,闹矛盾,闹憋扭,对同一事物拉开感觉的距离,才有性格可言。《西游记》如此,《红楼梦》亦如此。

林黛玉和贾宝玉,如果感情知觉没有分化,没有错位,没有误解,没有吵吵闹闹,哭哭啼啼,就没有《红楼梦》了。而在《西游记》里,一直没有自己的感觉,一直不和朋友的感觉“错位”,随大流到底的沙和尚,就一直没有生命。照此推理,如果陈宫眼看曹操一错再错,一杀再杀,陈宫的感觉如果没有什么分化,一直和他一样,这个人物就浪费了。就像《西游记》中的沙僧了。

陈宫之所以有生命,就是因为他很快从情投意合,到错位,拉开了情感的距离。陈宫从与曹操有了不同的逻辑起,就活起来了。相比起来,曹操身边许多谋士,如程昱、郭嘉、荀或(三撇)虽然有比之陈宫更高的智慧,出过许多好主意,但是,艺术上并不见得有多精彩,原因是这些人和曹操的直觉、想像、思绪没有和曹操发生严重的分化、错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么多人都是跑龙套的,纸人纸马,加起来还不如一个陈宫。当时的陈宫,是有血性的,他想过杀曹操,但是作者不让他杀成,为什么呢?是不是,杀了曹操,就没法安排后面的情节了,这是可以设想的。

但是,我想,还有一个理由,是为了避免雷同。曹操多疑,一旦对人不满,就动刀子杀人;陈宫一旦厌恶曹操多疑,也杀人,就和他一样了,这样,是不是套路太简单了?《三国演义》里说,陈宫想,我追随他,是为了国家,如今如果杀了他,就不义了。这是不但是有道理的,而且是很艺术的。在《三国演义》里,知识分子,也就是谋士,都是要依附一个政治人物的,最高的原则是从一而终。

要改变主子是非常痛苦的事,内心挣扎是很曲折的。这是当时的一般老九一下子做不出来的。他一走了之,不但和曹操拉开了距离,而且和其它谋士撇开了距离。不要以为这是一点小技巧,其实是大艺术。

我们当代不少的长篇小说(例如陈仲实的《白鹿原》的某些章节)至今还不懂这个几百年前就在普及了的规律。在他们笔下,许多同道人物,在同一场景中,感觉知觉,行为逻辑常常是永不“错位”的。人物,处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一加一等于零,两人物还不如一个人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幸福
Those Empty Stories
你听见了吗
花海
母爱与爱母
美妮公主理想记
迎奥运爱祖国爱家乡
夜晚的天空
爱吃糖的小公主
长大了,想得真的多了
诗样童年
幻方
那是一首歌
紫色蒲公英
永不忘记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感冒热毒清合剂中连翘苷的含量
孕期种种不能吃,真的吗?
延迟结扎脐带对早产儿母婴结局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分析
母乳喂养的8个小物件
输液式关节冲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
谷氨酰胺结合低渗口服补液盐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索拉非尼纳米混悬剂的稳定性研究
不同药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综合症状的效果
早期电针下合穴对肠道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的影响
不同术式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中西医药物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
二氧化锆全瓷冠与镍铬合金烤瓷冠临床应用比较
微波干燥灭菌在中药生产领域中的应用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片断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片断赏析
《科学家的问题》教学设计
熟读精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设计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片断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漫给我的启示
《科学家的问题》教学设计
《科学家的问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