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材解读
读完《学会查“无字词典 ”》,不由的想到本册教学目标中阅读方面的一项要求:“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此项要求是阅读的基本的、主要的教学要求,也是学生必须具有的一种阅读能力。本文恰恰介绍的就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而且较为具体:一种是先提出词语,后在生活中找出解释;一种是先感受生活中的现象,再与词语对照。这样的学习方法如果直白、枯燥地呈现给学生,效果会可想而知。可是一但有了爸爸带聪聪去旅游的有趣的生活经历,学生就容易和同龄的聪聪产生共鸣,“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才会自然地浸润于学生的心田。这可能就是编辑此文的目的所在。
如何让学生通过读书懂得这两种方法并在实践中尝试运用呢?
还是充分利用一下教材资源。首先看一下课文的插图,第一幅图是爸爸和聪聪兴致勃勃地走在去大海的路上,烈日炎炎,直晒得两人热汗真流,可是兴致示减,边走边谈,边谈边笑,太阳公公也被逗得乐呵呵地张开了笑脸。
第二幅图刚来到了大海边。父子二人被眼前汹涌澎湃的波涛所吸引,爸爸忙着用相机保存精彩的瞬间,聪聪则面对朝自己涌过来的浪花高声呐喊。
第三幅图是面对宽阔的海面,游人在注目暇思。
三幅插图的情景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你就会发现,图不但是课文内容的直观再现,也是课文叙述顺序的提示。
由图到文,学生会很容易读懂内容,教学自然会省却很多力气。但是对于介绍语文学习方法的课文,读懂显然不是目的,关键是要通过阅读的过程掌握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怎样阅读呢?课后第四题实际上就进行了明确的提示,只要能联系上下文读出烈日的炎热,读出波涛的汹涌与猛烈,并在头脑中产生相关的景象,那么教学重点就得到了突破,再将两部分内容联系比较,对方法进行提炼概括就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
基本达到目标还不能就此罢手。方法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就要趁热打铁,迅速迁移,向能力转化。除了在课堂上设计必要的练习之外,是不是可以进行练习1的“学用字词句”的训练,这样效果可能是双赢的。
爸爸最后说的话“意味深长”,如果单从课文内容上看,应该强调“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哪!”事实上,爸爸并没有此意,他没有否定“要查有字的词典”的这种最基础的学习方法。所以绝不能厚此薄彼,只有课内课外、书本和生活相互印证,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付出与收获
- 观北京现代文学馆有感
- 《高贵的施舍》读后感
- 读《富翁》有感
- 读《小驴儿的理想》有感
- 三国
- 文明奥运伴我行
- 品三国
- 能倒的命,不倒的心
- 爱的教育——我的良师益友
- 电影《功夫熊猫》观后感
- 抗震救灾
- 《热爱祖国,唱响和谐》读后感
- 读《聊斋志异》有感
- 回眸
- 鸡零狗碎的民国(之三十七)
- 冬病夏治三伏贴
- 外用药膏如何使用
- 脚后跟痛或是跖筋膜炎
- 很多人用错了阿司匹林
- 动脉硬化有征兆
- 古代著名大厨全搜索(下)
- 忌口到底怎么忌
- 想成功,必须先行动
- 过敏性鼻炎也会黑眼圈
- 大病都有小信号
- 肝不好,不能只查转氨酶
- 宋朝鱼价便宜
- 中国皇帝之最
- 灰指甲外用药治疗需3~6个月
-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材解读
- 《“黑板”跑了》教材解读:专心不应只是一种态度,更应成为一种习惯
- 黔东南州施秉二中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 《识字7》教材解读
- 晋江、石狮2011年初三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
- 广东省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新题型示例)
- 《古诗两首》教材解读
- 《小猴子种果树》教材解读
- 《梦圆飞天》教材解读
- 2011年八年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测试题(人教版)
- 焦作市实验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 青岛市2011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文本解读
- 武汉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五月供题)
- 保康县2011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