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1
《春联》说课稿
苏教版语文第七册《春联》是一篇语言清新的知识小品文。这篇文章介绍了春联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春联“对仗及音律美”的特点,为了使学生通过学文懂得诵读春联,既是学习又是享受,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 贴春联,激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何开头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根据本课实际,我在开头就创造了一个节日的氛围,一曲热闹的《拜新年》伴着爆竹声声,迎面是一幅大红春联和一个倒帖的福字,同学们马上被带到了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气氛中。当大家大声念着黑板上的春联时,学习春联的欲望也大大增加了,不知不觉进入了课文的学习之中。
二、 读春联,重积累
苏教版语文注重积累,厚积累尚能博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秀语言文字的机会。
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课文中介绍了四大类春联内容,为了使学生既爱读爱学,又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积累内化。我首先知道学习第一幅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先感知描写的内容,再让学生体会从哪里能感受到春光是美好的?这样学生一下就抓住了重点词“芳草绿”、“杏花红”,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气息,同时有加深了对春联描写的内容的印象。由于春联语句短小,语言浅显,我组织学生自学其余4幅春联,自读自悟,了解内容,感受春联描写的意境。学生兴趣浓,效率高,学习效果好。接着我开展一个春联展示会的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春联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来,并读给大家听,告诉大家这幅春联所描写的内容,可以从哪些词上看出来。因为能站在前面亲自的春联,学生积极性很高。展示的春联内容丰富,各不相同,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既是在展示自己的春联,同时也在积累别人的春联。从教学过程来看,由导到放,很好地培养了自主学习的精神,极富实效。
三、 品春联,拓视野
作为小品文,就应该让学生有所得。基于这一点,我把了解春联对仗和声律美的特点作为另一个教学重点。教学上不老生常谈,仍然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特点,在读中体会特点,读出感受,读出语感来。精选名联是教学上的关键。如了解“对仗”,我选了顾宪成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来说明。音节上的停顿,自然把对仗的词语划分开来,学生一读就感知了对仗的特点。再如要了解
春联音律美,我精选浙江海宁观潮亭一幅名联——“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朝潮落,朝朝落,朝潮朝落”——来说明。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不仅有理解后的高兴,更有了解这些名联背后故事的愉悦。为他们提供了阅读的必要知识,开拓了他们今后阅读的空间,为学生真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打下了兴趣的基础。
附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 万紫千红
诵读 其乐无穷
23 <春联> 美 字数相等 词类相当 源远流长
揣摩 脍炙人口
抑扬顿挫 和谐动听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母亲的故事》有感
- 论文辑后感
- 向日葵;石头
- 把“酒”论英雄
- 《读保姆狗的阴谋》有感
- 读《骆驼祥子》有感
- 读《莫泊桑拜师》有感
-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 读《海伦.凯勒》有感
- 落水的小孩
- 做个廉洁的人读《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有感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 读《丑小鸭》有感
- 读《保姆狗的阴谋》有感
- 珍惜生活
- 浅析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根源
- 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
- 燃烧荒原大地的一把火
- 浅析微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少年百米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
- 鲁迅笔下的女性地位与命运
- 论莫言作品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 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 浅议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与教学改革
- 浅析PPT封面设计与研究
- 岫岩玉雕的题材赏析
- 当代设计中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
- 基于研究生“考证热”的民族志研究
- 高行健与中国
- 美国橄榄球运动对城市文化影响的研究
- 金华市2011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6月)
- 广东省2011年中考语文压轴试题及答案(6月)
- 南昌市十四校2011年中考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 青云实验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 上海嘉定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
- 三门峡实验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 南安市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 焦作市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 宜春市2011年初三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
- 湖北襄州区2011年中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 北京顺义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
- 温州市2011年中考冲刺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
- 江西省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 广东仁化县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 宜春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