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色态美 哲理美 情意美——《做一片美的叶子》审美欣赏
本文描写了大树的美、叶子的美,揭示了大树和叶子的内在联系,透露了大树和叶子结为一体、相互依存的道理,抒发了作者“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思想感情,读来琅琅上口,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并且获得情操的陶冶,实在是一篇难得的好教材。
在学习本文过程中,怎样紧紧扣住“美”来具体理解呢?怎样涵咏其中,反复体味,从而获得理性升华呢?我们以为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设色敷彩、描形绘态的色态美
俄罗斯艺术大师列宾曾经指出:色彩就是思想。本文作者在描绘“美的叶子”的时候,以“绿色”作为贯串全篇的基调,因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十分鲜活,充满生机,使人顿生喜悦之感。你看,大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这形象的比喻,多么贴切;这生命的色彩,多么耀眼,而绿云升起又多么轻盈可爱!
大树的枝头,叶片丛生,每一片叶子都形态各异,显示了自然界的生物姿态飘逸,各式各样,绝不雷同,否则哪来的丰富多彩!自然,“美的叶子”尽管以绿色为主调,但是也并非纯粹单一,如同万物都在运动变化一样,这美的叶子的“美”就美在随着季节的交替更迭而不断变异,它春天“嫩绿”,夏天“肥美”,秋天“变黄”,冬天“飘零”,固然顺应了自然规律,但它春萌生,夏旺盛,秋枯萎,冬终结,酝酿着又一个生命的周期,真是生生不息啊!这是内蕴的“美”的质素。
应该说,作者抓住“美的叶子”设色敷彩,描形绘态,让读者的美感油然而生,可以说是匠心独运,颇见功力的。
二是突出功用、揭示联系的哲理美
本文以“做一片美的叶子”为题,描写“美的叶子”不是孤立的、游离的,而是将其与大树、太阳、土地有机交融起来,使它的“美”折射出哲理的光辉,令读者寻绎难尽:
“绿叶为大树而生。”它接受阳光的照射,进行光合作用,酿造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使大树茁壮、葱翠地成长。同时,“美的叶子”在春、夏、秋、冬展现了不同的风采,然而叶落归根,直到生命的终结还要化为护树肥料,融进肥沃的土壤,使大树来年萌发更加繁茂的枝叶,挺立于大地之上,这是多么可贵的奉献精神啊!
另一方面,这“美的叶子”装点大树,奉献乳汁,最后化为护树的养料,但它一点也没有居功自傲,更没有一星点儿炫耀自我的意味儿,而是自觉地让大树把它们“结为一个整体”,在大树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它们知道,如果没有大树,这“美的叶子”就会无所依附啊!应该说,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谦逊自处的精神……
“美的叶子”对于大树来说,贡献殊多,功不可没,但它依存于大树,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一旦离开大树,它就失去生存发展的余地了,这里边蕴含着多么深刻的哲理,多么发人深思,令人警醒啊!
三是由物及人、生发联想的情意美
美的叶子、美的大树,美在哪里?就美在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焕发出无穷无尽的生命力,这如同人类社会一样,生活之树为什么能够常盛不衰?就因为我们每人都像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营养,促成了生活之树蒸蒸日上,茁壮成长!因此,作者以“做一片美的叶子”为题,以“为了我们的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收篇,显然是由物及人、生发联想,饱含着美好的浓情深意:
“做一片美的叶子”,就要像美的叶子一样,为人类社会的生活之树作出奉献;
“做一片美的叶子”,就要像美的叶子一样,在人类社会生活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融人人类社会的大家庭中;
“做一片美的叶子”,就要像美的叶子一样,永远进取,为生活之树添色加彩,让我们的社会生机蓬勃地健康发展……
愿生活之树常青,美的叶子更美!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丑小鸭》梗概
- 元旦联欢会
- 圣诞节开场白
- 一件搞笑的事
- 鸡窝里飞出的凤凰
- 改写《望洞庭》
- 生活中的小窍门
- 去酒店的路上
- 陈寔的故事
- 过年了
- 老虎又上当了
- 面对错误
- 母爱
- 勇敢面对错误
- 打雪仗的快乐
- 基于MATLAB的图象压缩程序实现
- 试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 试析教师情绪智力初探
- 试论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心理机制与对策
- 奥运会商场的设计与规划
- 古典密码学原理演示器的程序设计
- 高等数学实验设计
- 简析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研究的现状与启示
- 高职生创造性人格现状及对策分析
- 关于心理契约与教师激励的互动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物理实验模拟
- 模糊聚类分析在奖学金评定中的应用
- 利用有限元法求解Laplace方程
- 单一多边形的优化排样问题
- Bezier曲线曲面的拼接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
- 《北京亮起来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