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在大海中永生》教材解读
张
泉《在大海中永生》教材解读张泉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七册中的《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摘自新华社通讯《在大海中永生》,记叙了伟人邓小平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深深的怀念和悲痛之情。文章运用拟人、排比、对偶等手法,以生动的语言、充沛的激情使读者深受感染。然而邓小平同志逝世时,现在这批小学生年龄都还很小,对当时的情景知之甚少,学生对于课文中人们的怀念和悲痛之情还难以理解。要想使学生的情感和文章的意境相融合,达到“人”与“文”的情感相通,可以以“情”为主线贯穿始终,分三步组织此文的教学。
一、课前铺垫,用“情”搜集。
教学此文,必须要有详实的资料作补充,通过丰富而直观形象的材料,借助查、读、想、说、写等多种方法的整合,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邓小平爷爷对中国、对世界作出的丰功伟绩,以此来激发
首先,教师要运用说伟人的主要事迹或教唱歌颂伟人的歌曲等方法,激起学生强烈的了解和探究伟人一生的欲望,然后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搜集、整理、感知和内化,引导学生去占有大量的资料。而对于刚刚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还不具有丰富的搜集资料的经验和能力,尤其是上网查找资料更会有困难。所以,课前教师要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教会学生上网浏览、下载文件,并且预先设计一些方便学生操作的表格来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搜集与本文的学习有关的资料,帮助他们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整合,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也有利于学生在搜集资料的同时了解伟人的事迹,初步感知邓小平爷爷的伟大之处,为课堂教学时的表达打下厚实的基础。
二、课堂参与,用“情”表达。
本文情思深沉,语言厚实,极具震憾力。因而教学此文必须扣住一个“情”字层层铺开,步步深入。
1、入“情”诵读。
在学生读流利的基础上,再通过指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把伟人离去时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突出地展现出来让学生领悟。如第一自然段的“低低地、缓缓地、伟人、最后一个”;第二自然段的“呜咽、痛悼”以及后面的“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等,都是字字千钧,情境尽现,只有通过满腔深情的朗读方能展示文章的气势和抒发人们的深情,才能充分表达对伟人邓小平的永远怀念之情。
2、忘“情”想象。
成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联想的翅膀,把自己融入课文之中,自由地、忘情地想象。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如制作多媒体课件,再现“骨灰撒大海”的情景,通过充满深情的语言和一些特定的句式引导学生想象:想象大海在“呜咽”、在“痛悼”,想象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小平爷爷送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想象伟人所到之处人们在说些什么,想象“鲜花送伟人”的悲壮,想象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得到了“永生”……通过一连串的想象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感受深情、感受“永生”的深远境界。
3、传“情”说话。
当学生对伟人邓小平有了一定了解并产生了崇敬的情感之后,也就有了表达的欲望,有了“说”的冲动和需求,此时惟有一吐而快之。所以课堂上要随时让他们表达心声:说伟人的不朽功勋,说人民对伟人的无比感谢,说人们心中无尽的思念,说我们的祖国因为有了邓小平爷爷而日益强盛,人民的生活因为有了邓小平爷爷而更加美好……用“说”传达对伟人的爱戴,用“说”升华对伟人的崇敬,让真情“尽在其言中”。
三、课外升华,用“情”展现。
“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也许难以完全做到,课外的学习辅导就应该弥补这一缺憾。课堂教学后可安排《我心中的邓小平爷爷》的短文写作、继续学唱歌颂邓小平爷爷的歌曲、举行“颂伟人”诗歌朗诵比赛、开展“邓小平爷爷图片资料展”等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在课堂尽情诉说的基础上再在活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地、用情地展现出自己心中的伟人形象,表达自己对伟人的一片深情,从而延伸了课堂,拓展了课堂。这样不但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升华,也使“大语文”学习观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学生热爱伟人的情感,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深情地去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理想
- 镜子中的我
- 镜子中的我
- 好同桌
- 说说我的好伙伴
- 小小的我
- 镜子中的我
- 一个热爱音乐的人
- 我的爱哭鼻子的朋友
- 我爱我的巧手妈妈
- 我爱我爸
- 她
- 臭蛋儿
- 我爱爸爸
- 小小的我
- 历史片溃败,“小妞”登场
- 规范新闻舆论监督的新闻法设想
- 乐山举行老干部情况通报会
- 外景体验式节目的创新之道
- 凝聚奋进力量 明确前进方向
- 慢性胃炎并非遗传所致
- 敬老院的纠纷
- “当代阿炳”张治平
- 国际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吗?
- 书店还在卖书吗
- 忆参加土改工作团
- 鸟类求偶炫耀之“勤劳获爱情”
- 世界上十座著名的科技馆
- 以诗会友应征稿选登
- 三台县注重“四个”引导 增强离退休干部“四心”意识
- 中学课本中常用的古代文化常识
- 找回语文课程标准对“体验”的定位与教学策略
- 中学生的语文能力结构及其培养
- 与语文新课标握手
- 古诗词的辩证表现手法
- 语文课贵在自然
- 新课程语文高考的初步设想
-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推进策略
- 高中“小说与戏剧”课程目标的问答
- 浅谈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新课标的误读与反思
- 十二个有用的语文学习习惯
- 武侠进课堂,语文不虚伪!
- “大语文”教育刍议
-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指南
- 对高中语文开设选修课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