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材解读一
初读《给家乡孩子的信》,总觉得这是篇指导学生遣词造句、书写书信的例文,巴金用严谨的结构、朴实的文字,诠释自己的宽厚与爱心,着实为之感动。许多次的执教都只留于匆匆而过,巴老的文字并未在学生的心里留下什么痕迹。
前几天,学校举行赛课,因为已有近十个月没有走进课堂,因此出于平稳,我选择了《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毕竟文字不是那么晦涩,因此自己更能够应付自如。
说实话,我对巴老的认识也不多,仅仅停留在几篇散文建立的模糊印象。至于他的大部头,还从未认真拜读。为了备课,我上网查阅资料,真没想到,网上流传的很多是巴老逝世的新闻,而字里行间流露着崇敬和感怀。肃穆的挽联,奔走的人群,诉说着巴老最后的生命符号的轨迹。我惊讶于一个人的离去会唤醒大众的视觉苏醒,让很多的艺术大师为之扼腕,更让多少青年动容。我震撼于他的悄然离去,在他瘦弱的肩膀上担负的是民族的文化复兴重任,在生命的最后历程里,没有悲伤和绝望,只有奋起、进取,他改变的不仅是他的读者,更是一代又一代人对生命的重新审视。
后来,我陷入了深思:课文是巴老的笔墨凝铸的,应该有他的生命,有他的灵魂。为什么我的教学只是蜻蜓点水,没有触及他的人格和灵魂呢?带着无比的敬意,我先后读了他的《家》、《春》、《秋》,越走越近,我越感到巴老的伟岸、智慧、深沉,还有言不由衷的可爱。
我也认识到只有把课文的文字活化为生命的解读,学生才能体察到他当时的温暖内心。而课文的表述,也会成为巴老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传承,于是我着重围绕了“温暖”和“千斤重”开展了第一课时的教学。
设计一:理解“温暖”
1、孩子们在给巴金写信时可能会说什么?
2、收到来信,巴金可能想到了什么?(配乐)
3、指导读出温暖的情感。
4、体会老人对孩子们的感谢,再次指导朗读。
设计二、品味“千斤重”
1、“千斤重”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2、出示文字描述,深化理解“千斤重”
3、这千斤重的更是什么?指导读出千斤情谊。
4、收到来信,孩子们心头感受是什么?指导读出千斤的感动。
有人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一种点燃。当学生置身于与巴金爷爷的真诚对话中,在反复的吟诵中,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对巴金爷爷的内心把握是水到渠成的。教师的作用在于不断激化学生的情感点,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品读人物内心,训练学生语感,帮助学生实现生命高度的对话。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送给妈妈亲情阳光
- 爬灵山
- 春雨
- 炒茶
- 难实现的小心愿
- 我的好伙伴
- 爷爷走了
- 广播操比赛
- 可爱的布娃娃
- 春天来了
- 捡垃圾
- 风的感受
- 包饺子
- 我的书包
- 我的心愿
- 利用注册表优化提高系统性能加快速度
- 基于GPRS网络的数据无线传输实现接口
- CAD绘图技巧
- 浅谈SDH数字微波传输网同步时钟的概念及应用
- 利用Web Services实现软件自动升级
- 一个复杂的VRML场景的设计
- ActiveX技术在WEB页上的应用
- QTVR技术在物理实验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 应用程序指示图标的实现方法研究
- 谈网络安全之木马技术
-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
- 用ASP实现科技成果的网上查询及管理
- Delphi 中动态链接库(DLL)的建立和使用
- 防火墙技术及其体系结构研究
- 在C 中实现JAVA的存储管理机制
- 《草船借箭》考点练兵 基础篇
- 《景阳冈》重点字词的意思
- 《草船借箭》美文欣赏一
- 《景阳冈》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景阳冈》教案设计之二
- 《景阳冈》重点字词梳理
- 《草船借箭》美文欣赏二
- 《草船借箭》考点练兵 阅读篇
- 《景阳冈》随堂练习 提高篇
- 《景阳冈》整体阅读感知
- 《景阳冈》随堂练习 巩固篇
- 《草船借箭》趣闻故事
- 《景阳冈》教案设计之一
- 《景阳冈》重难点分析
- 《草船借箭》随堂练习 提高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