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29
《蜗牛的奖杯》教材解读:活化插图,拓宽空间,自主体验
紫云英
栩栩如生的插图与文字相得益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这些生动有趣的插图不仅为课文增添了许多童趣,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说插图是文本的补充。
《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奖杯成了坚硬的外壳,丧失了飞行的能力,只能在地上爬行。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让学生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这个道理呢?显然,灌输式的分析是不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好在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两幅生动的插图,细细一看,这两幅插图正显示了课文中最精彩的片断,可以说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形象地描绘了蜗牛“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和“在飞行比赛中遥遥领先”的情景,第二幅插图描绘了在地上慢慢爬行的两只蜗牛。前后两幅插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蜗牛的样子和神情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寓意的感悟。
我想,在讲读课文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插图切入,让其进行形象思维。结合第一幅插图,可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长着一对有力翅膀”的小蜗牛,让他们做做自由飞翔的动作,体会“很久很久以前”蜗牛身体轻巧的形象。接下来可让学生想象当蜗牛在飞行比赛中“遥遥领先”时,它的心情是怎样的?被它甩下的对手小蜻蜓,小蜜蜂,小蝴蝶会怎么想?当蜗牛捧走冠军奖杯时,他们又会对蜗牛说些什么?通过这一系列入情入境地想象,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很久很久以前”蜗牛飞行本领的高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角色,使他们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使教材中的文字变为学生生动的语言,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幅插图无疑是学生学习感悟第三、四自然段的好帮手。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观察这幅图,并和第一幅图进行比较,说说蜗牛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然后带领学生展开朗读,抓住“得意洋洋”一词启发学生想象蜗牛在获得冠军奖杯后骄傲自大,忘乎所以的神情。通过“成天”、“唯恐”、“生怕”等词语体会蜗牛不思进取,炫耀自己、把荣誉看得很重的心态。以至于“天长日久,一对翅膀退化了,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最后“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这里,我们同样可以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当你看到背着坚硬的外壳,在地上慢慢爬行的蜗牛时,你想对它说些什么?看到小蜗牛现在的样子,蜻蜓、蜜蜂、蝴蝶,会对它说些什么?如果背着坚硬外壳的小蜗牛,你又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再读图,发现这第二幅插图蕴藏着许多生趣,是说话写话训练的好材料。图上画有两只蜗牛,我们可以创设这样一个对话训练:春光明媚,百花盛开,老蜗牛带着小蜗牛出来散步。看到远处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蜜蜂,老蜗牛不由得叹了口气,说:“……”……根据这个情境,可让学生想象老蜗牛和小蜗牛之间的对话。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联系插图,创设适当的情境,能引领学生与文本直接、深入地对话,展现出学生个性的理解与感触,从而加深对文本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低年段阅读目标指出:让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进行阅读。我想,课文中的插图是一种极好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能巧妙地挖掘和开发它,它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雪花
- 第一场雪
- 第一场雪
- 我心中的那条龙
- my school(我的学校)
- 春
- 梦中的母校
- 美丽的大海
- 二十年后的故乡
- 春天
- 参观相如广场
- 寸金桥
- 雷雨
- 美丽的校园
- 美丽的观海长廊
- 春节,学会分享亲情
- 农村小学日记教学新探
- 老人最需要什么样的孝
- 高校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完善对策研究
- 焦点·人物
- 高中英语教学的现实境遇及对策研究
- 过年回家为啥和父母没话说
- 视野·观点
- 中德合作办学框架下的德语教学问题与教学改革探讨
- 基于高职英语教学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 听力是学好英语的“破冰”之力
- 2月特别提醒
- 新课程标准下高一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技巧
- 扎紧制度笼子,让监督更有力
- 养老保障 公平与效率同步迈进
-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体验失明
- 《识字4》教学反思
-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后记
- 我教《秦兵马俑》
- 让这节课再“无趣”一些
-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
- 《精读与略读》反思
-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
- 《猴子种果树》的新思考
- 体验失明——我教《海伦.凯勒》
-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 由“火红的太阳”所想到的
- 挖掘教材语文因素 教科学课所不教——苏教版第十册《克隆之谜》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 轻松提高孩子的识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