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4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思考
读三年级下册第二篇课文,结合着第一篇《长城和运河》,其中“祖先”是两课的焦点,当然这也是教材主编的意图,即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让孩子在阅读之中,知道一些中国史。这一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着一定理解上的难度。比如本课的难点句“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我个人认为,这两句话非常有诗意,学生放声读之,很容易把其美融入心中。
文章是作者多量信息的一种概括,这种简洁的概括,需要着学生思考,我们的教学重点也许应该放在这点上,即让概括性的语言还原成图像,这样他们就能够感受到“美丽的南沙群岛”是如何的美丽。比如第二自然段写:“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我们如何还原其景,那是我们老师应该思考的。
这篇文章关于“美丽”的词汇是非常多的,在教学中,我个人认为,应该让这些美丽变成孩子的记忆,比如“一串串晶莹的珍珠”、“星罗棋布”、“蓝色宝库”、“珍贵的”、“蕴藏着”、“极为丰富”、“用之不竭”、“第二波斯湾”、“迷人的世界。”“蓝玉”、“翡翠”、“蔚为壮观”、“清澈明亮”、“五彩缤纷”、“碧波浩淼”、“连浪涛都是美的”、“洁白的浪花”、“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这些词汇一定能够把孩子的大脑洗的更美,在美的享受中,他们肯定能够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全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肯定在理解中产生未来去开发、去旅游的期待与冲动。
阅读教学中,当文中的美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后,成为他们有价值的记忆后,随着时空的变化,那种阅读之后的创造才能够出现。
推荐理由:在教材解读中,高老师从重、难点进行了分析,让我们一目了然。高老师还巧妙地提出了词汇积累,对我们引导学生从词到句起了一个点播作用。特别是提出的“在阅读教学中,让文中的美真正走进学生心灵”给了我们阅读教学的启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第一场雪
- my school(我的学校)
- 美丽的观海长廊
- 第一场雪
- 春
- 我心中的那条龙
- 梦中的母校
- 雷雨
- 春天
- 美丽的大海
- 美丽的校园
- 二十年后的故乡
- 参观相如广场
- 寸金桥
- 雪花
- 基于高职英语教学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 老人最需要什么样的孝
- 焦点·人物
- 中德合作办学框架下的德语教学问题与教学改革探讨
- 视野·观点
- 新课程标准下高一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技巧
- 高校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完善对策研究
- 2月特别提醒
- 扎紧制度笼子,让监督更有力
- 春节,学会分享亲情
- 养老保障 公平与效率同步迈进
- 过年回家为啥和父母没话说
- 听力是学好英语的“破冰”之力
- 高中英语教学的现实境遇及对策研究
- 农村小学日记教学新探
- 挖掘教材语文因素 教科学课所不教——苏教版第十册《克隆之谜》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 《猴子种果树》的新思考
- 体验失明——我教《海伦.凯勒》
- 《识字4》教学反思
- 轻松提高孩子的识字量
- 《精读与略读》反思
-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体验失明
-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 由“火红的太阳”所想到的
-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 我教《秦兵马俑》
-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
-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后记
- 让这节课再“无趣”一些
-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