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雨后》教材解读:走进童心世界,体验“雨后”情趣
这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小诗。还记得开学初第一个早读课,我让孩子们自由读课文,很多人都在大声朗读这一课,读着读着,我分明看到他们脸上荡漾出动人的笑容。喜欢雨后玩水,这是儿童的天性,孩子们一定有同感,因此读起来就显得十分自然、合拍。孩子们不由自主“走进”了诗中,把自己当成了诗中的“
小哥哥”、“小妹妹”。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入境始于亲”吧。
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诗歌描写了雨后孩子们赤着脚在广场上玩水的情景,写出了小哥哥和小妹妹踩水行走时不同的内心体验。如何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入情入境地感悟童年生活的无穷乐趣呢?《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我想,教学时可以先创设下雨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雨后会玩些什么?然后通过朗读课文,把他们带入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学习第一节,在朗读的基础上,可让学生想象雨后一群孩子赤着脚在广场上奔跑、嬉戏,“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的情景。课文二、三小节,着重描画了小哥哥踩水、摔跤的快乐情景。小哥哥提醒妹妹小心滑跤,自己却一不小心,滑了一跤。他嘴上说“糟糕——糟糕”,“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小哥哥行动与心理活动的矛盾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时抓住小哥哥说的两句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体会,然后进行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读,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并且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课文角色联系起来,在读中发现自我,在读中流露出自己真实的情感。第四小节写了小妹妹跟着哥哥在水中行走和矛盾的心理。这里的教学可结合前两小节中小哥哥的表现以及心理活动,让学生通过对比感悟小妹妹看似矛盾的心理。
这首充满着童真童趣的小诗之所以能打动读者,我想原因就在于作者把儿童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让每个读过它的人都会亲切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诗中处处洋溢着快乐,那么,教学时我们也应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并且自己要始终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这样一种积极的心理环境下不停地感知、感悟,浮想联翩,感情激荡,最后与作者产生共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六一趣味游戏
- 钓鱼
- 聪明的小兔
- 运动会
- 美?丑!(乱丢垃圾的鼠小姐)
- 我的爸爸妈妈
- 放风筝
- 打针记
- 一次有意义的生日
- 春天来了
- 快乐的野炊
- 快乐的体育课
- 春天的感觉
- 冤枉
- 海滨公园
- 新课程高中政治作业的探索
- 高效课堂与学生的“真参与”
- 关于师生“对话”常态化的思考与实践
-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巧运用
- 发挥游戏优势,让课堂更高效
- 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六个点”
- 登山临海皆有意?摹声绘色俱有情
- 教师的修“德”与育“德”
-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做一棵能吃苦的椰子树
- 巧用精妙过渡语 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 捕捉文本细节,打造精彩课堂
- 开放式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沃土
- 作文通病自我诊断与校正
- 学校素质教育刍议
- 21荷花
- 观察一处景物
- 习作训练 洗手帕 第一课时
- 陶罐和铁罐
- 燕子过海 (第2课时)
- 知错就改(习作训练)
- 课题: 知错就改(习作训练)小学语文第5册第1课时
- 积累﹒运用五
- 24※在金色的沙滩上
- 撇的写法
- 积累·运用六
- 23海底世界
- 我的自画像
- 19※院子里的悄悄话
- 《小露珠》教学设计(苏教版第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