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常熟市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常熟市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14

常熟市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内容预览:
常熟市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八年级语文
(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23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浩jié( ) cù( )然 jiān( )赏 玛nǎo( )
2、下面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加州理工学院的许多师生闻讯后,立即向美国移民局提出强烈抗意,又蓦集了1.5万美元保释金,才将钱学森从拘留所营救出来。
②篝火渐渐化做一轮火红的朝阳,夜暮中的草地又迎来了彩霞绚丽的一天。毛泽东以及那些翩翩起舞的男女红军都躺在草地上睡着了。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僵卧孤村不自哀, 。 (陆游《 》)
②白头搔更短, 。 (杜甫《春望》)
③ ,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
④浩荡离愁白日斜, 。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⑤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⑥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⑦ ,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⑧橘生淮南则为橘, 。(《晏子使楚》)
4.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现代汉语中“长城”的比喻意义。(3分)
材料一:与三峡工程并肩而立的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已悄然崛起,护卫长江和三峡工程的绿色长城正在形成。据林业部最新数字,目前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一期工程已完成造林8200万亩,新建乡村林场8000多个,森林覆盖率提高了9个百分点。
(《经济参考报》)
材料二:在抗非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大连国际(000881),其控股74%的北京凯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又称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国防治传染性病毒的权威,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侯云德院士领衔,该中心专门研制各类抗病毒药物和疫苗,是抗击H5N1等病毒的钢铁长城。
(中天网)
材料三:人民军队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是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的伟大军队。军队是培养人、锻炼人的大熔炉,军人坚强、果敢、严谨的品质,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绍兴日报》)
长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陋室铭》中有一个含有“帘”字的对偶句,“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苏州网师园的看松读画轩也有一副对联,下联含有“帘”字,为“一帘晴雪卷梅花”,与之构成对仗的上联应是哪一句?( )(2分)
A、满园春色堪入画 B、满地绿荫飞燕子
C、千朵红莲三天水 D、三代前贤松柏寒
第二部分(47分)
(一)阅读《世说新语》选段,完成6-12题。(18分)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乙)荀佰子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佰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佰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①苟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 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
③委:丢下。 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
6、哪两组句了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4分)( )( )
A. 子敬素好琴 B.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晏子使楚》)
取子敬琴弹 子猷问左右
C. 便径入坐灵床上 D.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使楚》) 便索舆来奔丧
E. 何以都不闻消息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晏子使楚》)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体味加点的词对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作用,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一句作简要分析。
(2分)
①便径入坐灵床上。②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子猷发现“弦既不调”后,为什么会悲痛地说“人琴俱亡”?(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什么子猷在子敬亡故时“了不悲”,奔丧路上“都不哭”,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世说新语》的作者善于以小见大,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个性。试举例分析选文是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王子猷这个人物独特的个性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
手足之情是如此神奇,它能驱散生命中的阴霾;手足之情是如此美丽,它能像花儿一样在心中盛开; ,

(二)阅读《背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3-14题。(4分-)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旧,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上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3、想象一下,父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是不是也很“不容易”。同样的“不容易”,作者为什么要略写这一细节?(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朱自清的文章朴素自然,却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它的好处要细心玩味才能够体会。请以“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这一句为例,说说你的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完成15-18题(吩)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19日有改动)
15、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文归纳填空: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三是 ;四是___ (2分)
18.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陆文夫的《深巷又闻卖米声》,完成19-23题。(16分)
在清晨的迷梦中依稀听到了春雨声,那是雨点洒落在广玉兰的叶子上发出的沙沙声。此种声音可以使人重新入梦,不愿清醒。忽然间又闻巷子里有女子的叫卖声:“阿要大白米唉――――”苏州女子的叫卖声像唱吴歌,这歌声使我从迷蒙中清醒过来了,好像是听到了一首十分熟悉而又古老的乐曲,顿时间精神振奋。是的,我不闻其声差不多已经有半个世纪。
半个世纪前,我睡在苏州山塘一座临街的小木楼上,清晨的迷梦中总是听到两种叫卖声,一种是“阿要大白米唉――――”,一种是“阿要白兰花啊――――”。这两种叫卖声的音调都一样,给人的感觉却大有区别:一种是浪漫的情调,一种是现实的感受。
“阿要白兰花啊――――”是苏州姑娘叫卖白兰花,那声音甜美、悠扬、清脆,好像带着清晨的露水和白兰花的香气,听到此种声音你就会想起陆游的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阿要大白米唉――――”这就是现实主义的了,我听到这种声音肚子就有点饿,就要赶快起床去吃苏州的大白米。我刚到苏州时,觉得苏州的大米又糯又软又香,用不着菜,只要有点儿青菜汤,就可以吃两大碗。苏州真是个天堂,连米和人间的都是两样!往后的几十年间,我对苏州的米就没有什么好印象了,又糯又软又香的大白米一去不复返了,米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灾难和忧虑。
有人说“米”字是个象形字,好像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不完全是为了米。可是中国人却背着一个“米”字九死一生地爬行了千百年。
苏州的大白米是好吃,可我在苏州没有安安稳稳地吃几天。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米价像八月十五涨大潮,那种又糯又软又香的大白米吃不起了,一般的家庭只能吃中白米、次白米,还有那种掺着石子,发了霉的“配给米”。我永远也忘不了苏州人排队买配给米的情景。深夜里,小街上的灯光昏暗,粮店的门口黑压压的排着长队,一个紧挨着一个,贴墙站在屋檐下,长长地越过十多家店面。如果粮店是在左边的话,那右臂上便有用粉笔编写的号码。号码只能是写在左臂或右臂上,防止前拥后挤时擦掉那羞辱的标记。我总觉得那些排队的人像一串编着号码的囚徒,通宵不眠为的是那么一点霉变而又被掺进了石子的米,那米和又糯又软又香的大白米有天渊之别。
那时候我在苏州中学读书,寄宿,每个月的伙食费是五斗米钱。在物价飞涨的时候,伙食的状况当然好不到哪里去,特别是米,发黄、有霉味,烧烂饭,千方百计地省点米;我记得曾经为此闹过风潮,向包饭的商人和学校当局示威,晚餐时突然把电闸拉掉,在黑暗中呼喊着把饭桌掀掉,把碗盆都打碎。为此争得了一份自由:寄宿生可以出校门,到附近的包饭作里去吃包饭。那时候,沧浪亭附近有许多小包饭作,夫妻二人经营,冬天热汤热水,比学校里的大锅饭好得多。可也往往是上半月好,下半月差,到了月底老板娘哭出呜啦地说,米价飞涨,明天开不出饭来了,每人要补交二斗米钱。有些人受不了此种没有保障的包饭,只好又回到了学校里。
苏州小巷里叫卖大白米的声音从那时起就消失了,一晃就是半个世纪。在叫卖声沉寂的这半个世纪中,米成了灾难和忧虑的象征,好像不是人吃米,而是米吃人;或者说是人被米不停地折腾。关于米,或者说是关于粮食,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讲出许多悲惨的故事,即使是最幸运的、四十岁左右的苏州人也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都能讲述一段不那么好听的故事,催人泪下的故事。那年头的家庭纠纷多半是为了米,为了粮食闹得一家人分锅造饭:一个像模像样的人因为遗失了十斤粮票而泣不成声;孩子们在一碗米饭前欢呼雀跃,母亲把油粮省给孩子,宁愿自己生浮肿病……
人是很容易健忘的,好像已经记不清楚改革开放以来这米慢慢地就不凭票,不定量,不定销售点了,只要有钱到处都能买到。转眼间那命根子一般的粮票已成了废票,成了玩家们的收藏品。这一切好像都是虚幻,却又是真实的。
“阿要大白米唉――――”,小巷里又传来了女子的叫卖声,这声音并不激昂慷慨,除掉想做点买卖之外,也不想对谁说明什么伟大的意义,可我却被这声音激动得再也无法入睡了,不由得想起了那些有关于米的辛酸事,还有那些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荒唐透顸的行径……往事像一江春水似的翻腾。那一声“阿要大白米唉――――”,却又使翻腾的江涛归于平静。半个世纪总算熬过来了,粮食问题虽然还有很多麻烦,但那米字也不会把人钉到十字架上去,悠闲的苏州人又能在大门口买到又糯又软又香的大白米了。
“阿要大白米唉――――”,那悠扬的歌声渐渐地消失在春雨里。
19、联系全文来看,“深巷又闻买米声”为什么让我精神振奋,“激动得再也无法入睡了”?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说“苏州真是个天堂,连米和人间的都是两样!”“往后的几十年间,我对苏州的米就没有什么好印象了。”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变化?(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l、文中说“中国人却背着一个‘米’字九死一生地爬行了千百年。”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末尾写“‘阿要大白米唉――――’,那悠扬的歌声渐渐地消失在春雨里。”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面对本文题目“深巷又闻卖米声”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借对苏州深巷卖米声的回忆,委婉地批评了人们对于历史的健忘,呼吁人们应当具有忧患意识,防止粮食危机的卷土重来。
B、本文以深巷卖米声为线索,写出了蕴含在这声音里的历史生活的巨大变迁。
C、深巷卖米声是一道富有诗意的风景,今天再次听到表明苏州的宁静富裕生活重归现实。
D、表达了饥荒岁月终于过去,小康生又迎来温饱乃至活的欣喜之情。
第三部分(60分)
24、作文
题目: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要求:(1)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500字。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坚强——通向成功的路——读《一个独生女的故事》有感
续写《凡卡》
读《难忘的一课》有感
读《简爱》有感(二)
读《简爱》有感
读《灰姑娘逃婚》有感
读《学弈》有感
读《难忘的一课》有感(二)
读《难忘的一课》有感
读《中学生感恩故事全集》有感
读《木偶奇遇记》有感
读《伊索寓言》有感
读《难忘的一课》有感(三)
读《简爱》有感(三)
读《简·爱》有感(四)
微信上的除夕
城镇居民现金消费支出对农村居民现金消费支出的影响
论竞业禁止协议效力的认定
对福建地区品牌经济的分类与讨论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武夷岩茶营销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论古玩交易中刑法的介入尺度
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看文成公主对吐蕃的影响
浅谈哲学之谓美
郑州银行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民办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心理问题摭谈
PPP模式风险分担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对策探讨
重庆市重点中学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港南中学2011-2012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安庆市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济阳县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语文版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3
普利桥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七起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芜湖市三中2011-20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项铺中学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苏州高新区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长汀县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2
锦屏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莆田28中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济阳县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