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10
把全体学生带入习作殿堂——《少年王勃》教学思考
三年学生开始进行习作训练,一个学期下来,好多老师感觉到学生习作还是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其实从三年级上的课文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指导学生习作的方法,而这篇课文同样是一篇指导学生习作的好文章。
读《少年王勃》这一课,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读想“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我觉得这段文字应该让学生记在心里,会模仿这一形式,因为习作离不开这样的写前思考,这其实就是灵感的训练过程。学完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沿着这个起点走,每次习作,给学生这个时间。当然这也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要只顾自己讲,应该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环境,因为这非常重要的。而事实上,在习作指导中,我们老师说的太多了,自认为自己讲的非常好,其实课堂上还有好多学生根本听不进去,所以老师传递的信号无法打通学生的大脑神经,所以最后还是好多学生不喜欢写。所以文中那中站在窗前的那些动作,何不为孩子也创造这样的环境呢?
习作,离不开孩子大脑的快速思考。但有的学生是拒绝思考的,像“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其实就是一种大脑拒绝思考的反映。我们在每一次习作中,其实也有许多学生是这样的,他们的大脑也是拒绝思考,虽然最后也完成,多是应付之文。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习作中,我们应该让他们主动打开自己的大脑,不要让自己的大脑封闭。
当然这也课还有着另一层作用,那就是引领学生学习《滕王阁序》(这是初中的教材),也就是说,这一课的学习,其实为孩子的未来做好一种铺垫,为以后建立一个情境,为以后建立一个知识结构。
这一课值得学生思考的地方不只是这些,比如少年王勃为什么这位年轻就有着这样的才气?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主题。阎都督是怎么知道少年王勃的?……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的点,不要以为孩子小,其实他们也能研究。
推荐理由:高老师分析了教学的重点为从“才气”入手,体现了少年不“小”、才气过人的特点,激励如今的孩子充分挖掘自己的大智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学习心态
- 我在成长
- 扬长,或许是最好
- 老师,你知道吗?
- 散步思飞
- 让我们“再见小时候”
- 妈妈,不要这样爱我
- 风的忧伤
- 奇迹由自己创造
-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 我也追星
- 我心中的无锡博物馆
- 呼唤的力量
- 人生
- 蒲公英般的天使
- 余象斗的雕版
- 寻找桃源(外二首)
- 三都澳(组诗)
- 梦里的美丽乡愁
- 林何曾的诗(十二首)
- 从此以后(组诗)
- 梦断双桥人不回
- 一个人的成长史
- 法与德的契约之思(创作谈)
- 婚礼上弹吉他唱歌的小士兵(外三首)
- 自始至终,我只是经过(组诗)
- 那些深埋在文字里的道德困境(作家读作家)
- 一天(组诗)
- 生命之舟(外二首)
- 否定与否定的反义词(外一篇)
-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二
-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一
- 《少年王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二
- 《黄鹤楼送别》教学实录之一
- 编辑对联张扬个性——《负荆请罪》课堂教学探新
- 《诺贝尔》教学实录及点评
-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四
-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三
-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二
-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一
-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一
-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诺贝尔》教学设计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