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三亚落日》教材解读二
“爱国”是个宽泛的、空洞的主题,很多文章,用这两个字似乎都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那么第一单元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
还是一句老话:爱国不是口号,要落实到行动上。那么我们目前最迫切需要的行动是什么?
看:
第一课,讲述的是“爱什么”:辽阔的幅员、优美的山水、民族的风情、丰富的物产、民族的文化、华夏的精神……
第二课,就在实实在在地回答“怎么爱”了:收复台湾、建设台湾可以提升为另外两个词:收复失地。
第三课,肖邦的心,还是渴望祖国的独立与统一;
第四课:喜,因为失地得以收复;悲,因为失地未及收复!
那么,这一单元主题,是不是可以归纳为“收复失地、维护统一”上来?
纵观中国领土,
北,外蒙被迫独立;
西,新疆与西藏分别有一个达赖与热内亚;
西南,印度虎视眈眈;
南,南沙尽失;西沙损失大半;
东南,日本和美国想尽一切办法希望台湾独立,这不,又开始出售军火;
东,钓鱼岛事件还要说吗?
所谓泱泱大国、地大物博,早已是国人自欺欺人的春梦,甚么时候,我们丢失的“地”(包括海)可以要回来?一个四面被严密封锁的国家,想富强,想发达,想扬眉吐气,只能是白日做梦啊!
学习《三亚落日》,一点关于课文之外的话题回复,一并放在这里:
这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散文,原来放在五年级教材里,不曾想提到了12册.我想,编者这样改变的理由大概因为文学化的语言让五年级学生难以领会周全吧?
忽然在想,
低年级有《台湾的蝴蝶谷》,台湾至今没有统一;
中年级有《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如今已经不在我们手中;
高年级安排《三亚落日》,站在祖国的南大门,向南望,碧水天涯,是否另有一番感慨?
还记得江泽民的题词: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岛屿尽失哪来春色满园?
还记得那一首歌:《请到天涯海角来》, 寒假有机会,能够鼓动学生亲自到三亚,到琼崖去看一看,亲自感受一下天之涯、海之角并不那么遥不可及;感受一下天之涯、海之角保护的艰难,恐怕就是我们最成功的教育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三亚的情,是愉悦的情,是恨恨的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终是平淡
- 春游
- 听,海哭的声音
- 天地寂寞
- 鲁宾逊读后感
- 错题了
- 只因为是你
- 潇洒
- 永不放弃
- 茶的语
- 错了
- 朋友与我
- 家乡的变化
- 令我苦恼的一件事
- 长大后,我就成了您
- 《环太平洋》:数码奇观与霸权建构
- 收藏市场“明与暗”
- 明式家具重寻苏州庭园的精致生活
- 《元略墓志》通兰亭
- 中国美术馆刮起波兰民族风
- 文物回流开通“绿色通道”
- 分而复合 好画好福
-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的重复手法
- 能找到平衡吗
- 促进碑学发展vs确立草书标准
- 中国艺术家伦敦拍场夺冠
- 日本儿童文学中的母亲形象
- “提高全社会的长城保护意识”
- “S+V+O”式中的“X化”
- 《州三水h主簿京兆f府君墓I》w字考
-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四
-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二
-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一
-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二
- 《元日》原创教学设计两例
-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二
- 《普罗米修斯盗火 》教学设计
-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一
-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四
- 《普罗米修斯盗火》(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三
- 由"着迷"到"痴迷"——《装满昆虫的衣袋》精彩片段赏析
-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一
- 《古诗两首》《元日》教学设计
- 《变色龙》教学设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