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我读《螳螂捕蝉》之二
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但它跟一般的寓言故事不同,充分利用寓言故事使棘手的问题得到完美的解决,使我们感受到寓言的力量。
本文主要写讲述了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蝉的故事,劝阻吴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非常危险的。课文的开头先交待了吴王的主张和当时各国的形式,吴国想攻打楚国,取胜的希望虽大,但后有其他诸侯国虎视耽耽。可吴王仍一意孤行,并下令“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固执”点出吴王不听劝,蛮横的形象。“死”指死亡,使生命消失。
这样一来就没人敢在吴王面前劝谏,大臣们只能在吴王后面议论纷纷,他们会议论什么呢?吴王的做法,一定会给本国带来危险。引出少年,他听到这件事,心里会怎么想?吴王的做法会给国家带来不堪设想的结果,我也要去劝一劝,可是吴王下了死命令,要怎么劝才好?“死”写出了是不可更改的。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与决心实在让人敬佩。要把死命令解开,需要的是有胆有谋,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解铃还须系铃人”的办法。
于是他就拿着一只弹弓,在花园里转来转去,装成一个要打鸟的人。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毫不介意是为了使自己更像是一个真正打鸟的人,他在意的是能引起吴王的注意,能勾起吴王的好奇心,在意的是能引得吴王主动开口跟他说话。他的计谋开始凑效了,少年以他高超的谈话艺术,使吴王兴致勃勃地听完他所要说的话。
“挺有意思”充分调动想听的欲望,使人好奇这有意思的事到底是什么事?少年就讲了螳螂捕蝉的故事。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这几种动物的动作,蝉“高高在上,优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黄雀“伸长脖子”,它们都想吃掉前者。之所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前面都是伏笔,这句话是少年真正想告诉吴王的话。
它敲醒了吴王,使他想到大臣说的话,楚国、吴国、其它诸侯国的关系就像蝉、螳螂、黄雀的关系一样,我只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没顾到自己身后隐患的危险。若随意出手,下场就像蝉、螳螂、黄雀一般,被别人吞掉。吴王领会了这个道理,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两条线:
一、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并下死令,不让别人劝阻,最后却打消念头。
二、螳螂捕蝉的故事三个比较
一、“攻”——“不攻”
二、蝉、螳螂、黄雀、人——楚国、吴国、其它诸侯国
三、大臣的劝——少年的劝四个拓展点
一、吴王下死令后,大臣们怎么议论?
二、听了大臣的议论,少年会想什么?
三、听完螳螂捕蝉的故事后,吴王会想什么?
四、当你是蝉或螳螂或黄雀时,你会想些什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游吴山
- 我美丽的家乡
- 爱护环境
- 旭光台
- 小狗哈利
- 做笔筒
- 放风筝
- 春游
- 要下雨了
- 观音桥步行街
- 春雨
- 保护坏境
- 相山
- 春天
- 我的怪梦
-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及对策探析
- 理财类案件高发,承诺高回报投资是福是祸
- 秦刚 研磨出人生的香味
- 《一路到底》中的历史、道德与权力
- 加强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对策研究
- 如何在公共管理学指导下进行医学生院校党建工作
- 第70个“八一五”该想到什么
- 高校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 试论机关党建工作应在经济新常态中发挥好“三个作用”
- 张灿 让设计直达心灵
- 别把大脑吃坏了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
- 魏建国:“一带一路”是“新国货”最好的机遇
- 维护弱势群体权益构建和谐人文企业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闲花引来思无限 半叹新意半叹难
- 我们是要他们织一块锦缎,还是选一块锦缎
- 澳门大学入学试中文卷应用文题刍议
- 2007年新课程高考考向蠡测及备考策略
- 台湾语文试卷二
- 一篇高考作文从及格变优秀的背后
- 改革课程评价体系
- 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一览
- 没有生命质感的满分作文是可怕的
- 10万北京考生品味“春夜细雨”
- 人大代表范谊建议废除高考 称历史条件已经改变
- 高考作文阅卷专家:“六步法”作文可得高分
-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浅谈
- 从高考标准答案谈教育改革
- 稳中求变表现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