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为什么不用“粉身碎骨”?
周小琳 2004年4月1日:
我教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古诗二首.石灰吟》中的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总觉得很别扭。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通常都是说“粉身碎骨”,很少有说“粉骨碎身”的。学生背这首诗,也每每背成“粉身碎骨全不怕”。为什么诗人不用“粉身碎骨”这一通常的说法呢?
张庆:
为什么诗人不用“粉身碎骨”这一通常的说法呢?这涉及到古诗的平仄问题。
《石灰吟》是一首平起式的七绝。平起式七绝各句的平仄是这样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三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中一、三两字是可仄可平的),采用“粉骨碎身”是符合该句平仄要求的。若用“粉身碎骨”(仄平仄仄),则既违背了本联(一、二句为一联,三、四句为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要求,又违背了相邻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要求。
至于说到“通常的说法”,这也要历史地去看。因为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我们以现代的语言为标准来审视、评判古代的语言现象,就有可能犯“以今律古”的错误。
就拿“粉骨碎骨”来说,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这么说了,所以我们感到别扭。可是,在古代则未必不是“通常的说法”。
如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龄母碎身,誓不相舍。”这证明早在唐代就有这样的说法了。
如果说这个例子偏早,那末成书于明代的诸多小说当与诗人于谦所处的时代比较接近,其中不乏这样的说法。如《水浒传》第八回:“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初刻拍案惊奇》20卷:“相公夫人正在重生父母,虽龄母蟹皋,无可报答。”此类例证,不胜枚举。
就是到了有清一代,这样的说法仍是屡见不鲜。如洪昇的《长生殿》:“俺不免乘此,到那厮跟前,痛骂一场,出了这口愤气。便粉骨碎身,也说不得了。” 由此可见,诗人用“粉骨碎身”,不单是为了协调诗句的平仄,在当时也确有这样的说法——而且跟“粉身碎骨”一样,也是比较通常的说法。
张庆(,著名特级教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致宁宁的一封信
- 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奥运
- 枯木的春天
- 给人类的一封信
- 最美的花
- 给祖国妈妈的一封信
- 让我为你唱一首歌
- 我最喜欢的自行车
- 给母校的一封信
- 给圣诞老人的一封信
- 致爸爸的一封信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 给舅舅的一封信
- 给市长爷爷的一封信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Old Lyric:骷胖美衣橱博物馆
- 演绎别人的人生,完善自己的旅途
- 谁说“多肉”就不美?
- 阿斯顿?马丁V8 Vantage核心亮点
- 小心后院起火
- 安内之后如何攘外
- 智表:想说爱你不容易
- 陶磊:创意燃不尽
- 轻茶曼香悠悠来
- 绝对令你duang到的主题餐厅
- 当小火苗遇见泼冷水
- 新官如何“侍奉”下属
- 战斧牛排,“食”在霸气
- 容和亚洲风味的精美菜肴
- 积累与运用(四) 教案教学设计
- 唯一的听众 教案教学设计
- 积累与运用 教案教学设计
- 信箱 教案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
- 黄河的主人 教案教学设计
- 鞋匠的儿子 教案教学设计
- 鱼市场的快乐 教案教学设计
- 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案教学设计
- 瑞恩的梦想 教案教学设计
- --------------------------------------------------------------------------------积累与运用(七) 教案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
- 烂漫的点地梅 教案教学设计
- 聪明的使者 教案教学设计
- 积累与运用(六)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