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从《孔子游春》看孔子的“水情结”

从《孔子游春》看孔子的“水情结”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从《孔子游春》看孔子的“水情结”

源茂

《孔子游春》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反复阅读,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孔子对学生的关爱及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还可以感受到孔子浓浓的“水情结”。笔者现就后者对《孔子游春》作粗浅分析。

一、因水游春

春天,暖风习习,草色青青,处处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谈到游春、踏春,步出村舍,走出城廓,随时可行,随处可游。孔子完全没有必要劳心费神、兴师动众地带学生跑到泗水边去游春。这是为什么?原来是他听说“泗水正涨春潮”。那他又为什么要赶在这个时候去呢?游春与涨春潮之间并没有内在的必要的联系呀,而且河中水势大,学生的安全你负责得了吗?然而孔子就是去了。试想如果不是对水的敏感与关注,不是对水有着特殊的兴趣,孔子会这样做吗?

二、遇水必观

如果仅仅因孔子在泗水正涨春潮时带弟子去游春,就认定孔子对水有着特别的关注,有着特殊的情感,这显然不足以令人信服。也许有人就会说,孔子这样做可能是突发奇想,觉得在河水奔腾的泗水边游春会另有一番情趣。那好,请接着往下看。面对无边的春色,灿烂的春光,弟子们都陶醉其间,可孔子却“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不难看出,孔子此次来泗水河边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有因而来。什么因?颜回一语道破天机:“老师遇水必观。”既然“遇水必观”,那么泗水“正涨春潮”这一景观就更令人神往。对于孔子来说,游春也许只是个幌子,观水才是目的。

三、悟水论世

颜回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道理当然有。孔子是大思想家,对世间万物,他不会像常人一样视若无睹。对于他所关注的水,他更不会仅仅是陶醉、流连其间,只会更加深入观察和思考,从中领略人生的真谛,是既“动情”,又“沉思”。经过长期观察与思考,孔子对水产生了独到的见解。他告诉学生,“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是“真君子”。这哪里是在谈水,分明是在论世,是在由水而推衍出儒家立身处世的道理和准则。难怪孔子对水这么迷恋。。

四、借水育人

当弟子们听了孔子的“一番宏论”后,无不惊讶、钦佩老师的洞察力。然而在惊讶、钦佩之后是什么呢?不言而喻,孔子借着水,“顺水推舟”,在似有心若无意间,让学生得到了教益与启迪,接受了做人的道理,真是润物无声。连教育学生也像水一样,顺其自然,水到渠成,那么孔子对水的关注与思考的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五、如水境界

泗水河畔,孔子论水,让弟子如沐春风;孔子弹琴,弟子们歌唱;弟子弹琴,孔子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这浓浓的师生情谊,用什么撒来概括,依然离不开水,是“真情似水”,“深情似水”。这是多么亲切、温馨的画面,它融进了泗水河畔的春色里,使春意更浓。这种境界正是儒家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如水一样自然和谐的境界。

翻阅孔子对水的言论,一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让我们尤为真切地感受到孔子对水的喜爱与钟情。孔子是“乐山”的仁者,更是“乐水”的智者。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6年中考满分作文:金色苦难
7年宜昌市中考优秀作文选编
《品味时尚》
那一声声“宝贝”
泱泱华夏之见证
责任让人美丽
6年中考满分作文:让民族精神走进心灵
《品味时尚》
6年中考满分作文:想做你的朋友
《品味时尚》
07中考作文】—《你还会再入我梦中吗》
秀作文:为母亲加油
6年中考满分作文:走进西藏
6年中考满分作文:我成长中经历的财富
《品味时尚》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探讨
浅谈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引水压力钢管制造及安装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制度
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常见问题及改进意见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和内容研究
福建省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编制提纲
编制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心得体会
(煤矸石)电厂水土保持方案
中国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布局研究
石油天然气行业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相关问题探讨
惠州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管理规定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研究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B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A
《丑小鸭》考点练兵一
《丑小鸭》重点语句探究
《丑小鸭》关于挫折的名言警句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情景朗读
《丑小鸭》范文习作
《丑小鸭》考点练兵二
《丑小鸭》作者趣闻
《两小儿辩日》引发的思考
《衬衫领子》
《有的人》
《丑小鸭》同步作文
《丑小鸭》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