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木兰从军》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心驰神往了。
那么,作者是怎样塑造木兰的英雄形象的呢?打开课文便可发现,作者落笔交代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这就为下面的具体描写定下基调,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感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英雄形象: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英雄形象 我国古代的北方,烽火连天,战事不断,处身于如此年代的木兰,面临着尖锐的矛盾冲突—— 一是朝廷紧急征兵与父老弟幼的矛盾。战事发生,朝廷征兵,“紧急”二字表明了情势需要,刻不容缓。然而父亲年老多病,惟以出征;弟弟年纪幼小,还不够当兵年龄。这是一个尖锐矛盾,难怪木兰看到列有父亲名字的征兵文书,内心“焦急万分”了。 二是理应为国分忧和身为女子的矛盾。应征入伍,当兵打仗,在当时是男儿的义务,女孩子家一般留守家园,不在征召之列。但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女孩子在国家忧患之际,又岂能袖手旁观呢?这无疑是尖锐矛盾。 “烈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作者在这些矛盾冲突中刻画木兰形象,突出了木兰挺身而出,代父从军,表现了她顾惜老父的孝心、体恤小弟的爱心、为国分忧的忠心,在读者面前树立了一个奇女子的动人形象了。
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塑造英雄形象 木兰克服了种种矛盾,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了,她是怎样走向战场,挥戈上阵的呢? 作者详写了她奔赴前线的过程。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文书,表明了军情紧急,刻不容缓,木兰告别了亲人之后,“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前线。这里,精心提炼了一系列动词,“披”一“跨”一“渡”一“过”,揭示了木兰奔赴前线的全过程,表现了木兰随同大军跋山涉水,行动迅捷,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是毫不逊色于男儿,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木兰身披战袍,横跨战马,置身于浩浩军列中的英雄形象不是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吗? 作者略写了作战情况,只以“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一句轻轻一点,但内涵十分丰富,启迪读者的联想——“多年征战”,时间长,战况烈,对于一个女孩子又谈何容易!但是木兰不仅没有半途被拖垮,也没有丧于敌手,而且立下赫赫战功,可见她多么坚强不屈,英勇善战,“为国”二字揭示了她的爱国热忱,字里行间不是映现了她驰骋疆场、跃马杀敌的飒爽英姿了吗? 在平静的和平生活中塑造英雄形象 战争结束了,立下赫赫战功的木兰又会怎样呢?据古代诗文记载,朝廷要给她“尚书郎”的高官,要给她“百千强”的赏赐,但是木兰一一辞谢,回到故乡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是这样描写的: 先写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战袍,穿上心爱的女装。木兰在父老弟幼、国难当头的情势下才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她所渴求的还是恢复女装,过上和平生活,与家人聚首一堂,享受天伦之乐。 次写将士探望,终于发现了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这固然表现了将士们的惊讶之情,更重要的是隐现了木兰女扮男装,不让须眉,尽管多年征战,并肩作战,可是谁也没有发觉她是姑娘家,木兰的勇敢、机智,岂非不言而喻了吗? 战事发生了,木兰披挂上阵,为国分忧;战事结束了,木兰并不居功自傲,回到家乡恢复女装,过上宁静生活——这才是英雄本色!有了这结尾的描写,实际上是为木兰挥戈上阵、克敌制胜的英雄形象添彩增色,给读者以更加完美的感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枯木的春天
- 最美的花
- 给舅舅的一封信
- 我最喜欢的自行车
- 致宁宁的一封信
- 给母校的一封信
- 致爸爸的一封信
- 让我为你唱一首歌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给圣诞老人的一封信
- 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奥运
-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 给人类的一封信
- 给祖国妈妈的一封信
- 给市长爷爷的一封信
- 轻茶曼香悠悠来
- 小心后院起火
- 战斧牛排,“食”在霸气
- 阿斯顿?马丁V8 Vantage核心亮点
- 当小火苗遇见泼冷水
- 容和亚洲风味的精美菜肴
- 智表:想说爱你不容易
- 新官如何“侍奉”下属
- 安内之后如何攘外
- 谁说“多肉”就不美?
- 演绎别人的人生,完善自己的旅途
- Old Lyric:骷胖美衣橱博物馆
- 绝对令你duang到的主题餐厅
- 陶磊:创意燃不尽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黄河的主人 教案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
- --------------------------------------------------------------------------------积累与运用(七) 教案教学设计
- 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案教学设计
- 积累与运用 教案教学设计
- 积累与运用(四) 教案教学设计
- 聪明的使者 教案教学设计
- 信箱 教案教学设计
- 烂漫的点地梅 教案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
- 鞋匠的儿子 教案教学设计
- 积累与运用(六) 教案教学设计
- 瑞恩的梦想 教案教学设计
- 唯一的听众 教案教学设计
- 鱼市场的快乐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