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1-24
《“黑板”跑了》教材解读:专心不应只是一种态度,更应成为一种习惯
这篇课文和前面的《学棋》一课讲了同一个理儿:做事情要认真专心。在两篇课文中分别出现了“专心致志”和“聚精会神”这一对近义词。但细细品读还是能发现两课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学棋》一课中“专心致志”侧重表现为学习的态度,而《“黑板”跑了》一课中“聚精会神”则侧重于表现为学习的精神。
教材把这两课放在一前一后,我想这并非是一种巧合。两篇课文讲述的故事虽表现了同一个主题思想,但后一课是前一课主题的深化和提升。不管做什么事情,不是有了专心的态度就够了,还应该将这一态度付诸行动,让它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课文很多地方,我们都能从安培身上读到这种习惯。
比如“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安培对车辆、行人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并不是偶然的表现,在散步时还思考着数学题,我想这一定是他经常发生的动作。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可让学生用“一边……一边……”的句式练习说话。
指导学生读好“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这一句,体会安培专心学习的神情。又比如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安培高兴地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在‘黑板’上演算起来。”这一句,安培在大街都能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可见他是多么热爱学习,随时随地都做好了学习的准备。这一自然段情境鲜明,可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带领他们进入课文情境,指导他们抓住安培的动作进行情景再现。
这一自然段还暗含了安培的心理变化,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说说安培“用手指头在自己衣襟上画呀画”时会想些什么?(要是有块黑板来计算一下该多好啊!)体会安培迫切需要黑板的心情。当他看到街道旁竖着一块“黑板”时又是怎样的心情呢?抓住“太好了”、“高兴”等词语体会安培喜出望外的神情。第四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安培招呼“黑板”别动,不由自主地跟着“黑板”前行,“继续聚精会神地演算”,可见他的专心真是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
教学时,指导学生读好安培说的那句话,体会他着急的心情和专心一意的神情。最后,通过读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才”字再一次体会安培专心到入迷的程度。安培把“马车车厢的后壁”当做“黑板”并不是短暂的一时糊涂,而是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可见安培的“专心致志”并不仅仅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潜心钻研的科学精神。
这一自然段也可引导学生想象安培的内心活动,比如让学生说说当安培发现“那不是一块黑板,而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时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课文以“专心”和“聚精会神”这两个词语贯穿全文。教学时应抓住体现这一中心的词句,通过朗读来体会。另外,课堂上若能让学生将自身的学习与“聚精会神”这一词语对应起来,那才是学习这一课最大的收获。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家是个小型动物园
- 发新书啦
- 脱棉衣
- 读《夏洛的网》有感
- 我终于学会了下围棋
- 皎洁的月光
- 日全食
- 我想要个机器人
- 蚕宝宝生长记
- 春暖花开
-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 游乐园
- 让生活更美好
- 我爱读书
-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 艺术中的仪式化手势与表现
- 通用设计视野下的启闭研究
- 浅谈戏曲表演的艺术技巧
- 论技术美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 西方文论中“艺术”与“文学”关系理论的历史变迁
- 关于城市家具隐性化的设计研究
- 浅谈紫砂艺术之仿古如意
- 银元鉴定初探
- 审美与审丑
- 设计的再创造性
- 漫谈紫砂工艺
- 以神塑形,意象万千
- 浅谈艺术中“意”与“象”的关系
- 浅谈书法中文字的“本体”与“载体”地位
- 浅析我国工业产业发展的设计创新策略
-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之二
-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之一
- 《读书要有选择》教学设计
-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及评析
-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陈建先老师《螳螂捕蝉》教学赏析
- 《夜晚的实验》简要教学思路
- 《烟台的海》教学设计之一
-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一(学生活动单)
- 《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课堂实录
-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第二教时)
-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 李清照词 (义乌版)
- 《三打白骨精》教学实录
- 《螳螂捕蝉》教学实录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