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水》教材解读
《水》是国标本苏教版新增选的一篇美文。全文笔调清新,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小时候因缺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下雨天,孩子们用雨水洗澡,炎热的夏天则盼望水窖被打开的瞬间,细腻刻画了四兄弟尽情享受母亲一勺清凉之水的舒服与痛快,字里行间透出了作者对水的渴望,对水的珍爱,对母亲如水一样亲情之爱的美好回忆,真情演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因此,文章中急切的盼水之情,浓浓的母亲之爱值得反复涵咏。
缺水,品味水之珍贵
课文开篇写道:“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简洁明快的导语将我们带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年代,回到了缺水的生活场景。为什么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课文,表现水之珍贵的语句跃然纸上。“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我们真切的体会到喝水是多么的艰难。吃水人之多(一个村子的人),路途之遥远(十公里之外),水源之小(一处很小的泉眼),取水的时间之长(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取水的数量之少(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这不正验证了村里人常说的一句话吗?“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还真有水酒一杯寄真情的苦涩之味啊!“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读着这样句子,学生的内心一定有着丝丝灼痛,更对“风干”一词有了切身体会,在一个缺水的环境里,在一个骄阳似火人体将要被风干的夏季,“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此时,水,是多么的重要,生命如水啊!然而,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我们也许只能“望窖止渴”了!在学生找到这些语句后,指导学生深情品味,缺水之苦,水之珍贵也就不言而喻了。
乐水,感受水之幸福
我们虽然缺水,然而作者却不写缺水之“苦”却具体描述水给村子里的人带来之“乐”。学生自然会找出第二小节的内容,体会到“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的快乐,也许这就是“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的真正原因。尽管大人们不能做到像我们小孩子一样无遮无挡,但大家的心情却是一样的痛快,一样可以享受到被雨水抚摸的幸福,一样地去体验不是过节却胜似过节的美好。读着这些语句让我们自然而然的想起我们同样有过淋雨的经历,但是有过像作者这样淋雨就是痛快洗澡的感受吗?
人们这样期盼的日子,这样美好的日子毕竟太少,然而我们却可以盼望着水窖被打开的那一刻。当学生读完四到六小节后,教师可以这样铺陈引入:孩子们,我们虽然没有像作者四兄弟一样的生活经历,但是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同样可以体会到什么是幸福,假如我们就是文中四兄弟中一位,此时你感受到的幸福是什么?学生的答案一定是丰富的一定是动人的。也许这样的幸福是扑面而来的凉水的气息;也许这样的幸福是凉水从头顶倾注而下伴随母亲的扇来凉风的啊啊大叫;也许这样的幸福是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脸庞,顺着脖子滑过胸背,滑过大腿和膝盖润湿脚板的喜悦……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仔细品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话:“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母亲为什么把“渴”说成是“饿”呢?这段话是值得玩味的。是妈妈说错了,还是我听错了?谁也没有错。“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的血的流动在加快。”毛孔虽不是嘴巴却像嘴巴一样吸吮甘甜的凉水,“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点被浪费掉的水。”无论是“渴”还是“饿”,这不就是对“如饥似渴”的最好解释吗?在这炎炎酷暑之下,四兄弟享受母亲一勺凉水的淋漓之乐,尽管人之多,水之少,但“血管里的血的流动在加快”正是作者感激于母亲的滴水之恩啊!
思水,共筑美好家园
叶圣陶先生曾说:“看整篇课文,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当我们读完这篇短小的散文后,内心的感动似乎也会循着作者的思路而不断延伸,这时教师相机出示一组关于“大地之爱,母亲水窖”的相关图片,强烈的视觉冲突,从母亲满含焦灼的眼神中细心品味,“在辽阔的西部,还有近千万的母亲在与严重缺水苦苦搏斗,她们在想水、盼水、哭水、梦水,向五湖四海呼唤水。”孩子们上不起学,为了水,从小就加入了取水队伍的行列。为了水,有多少人仍在艰难地跋涉啊!
可喜的是,“母亲水窖”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此时也许是感动课堂的时刻,教师若引导学生将内心感言写下来,学生真情的流露,就如同汩汩的清泉流进每一个人的心中。这正是这篇课文留给我们的思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母爱桥
- 悲伤的香樟树
- 美丽的蜕变
- 出租时间的孩子
- 鱼儿之恋
- 我的理想
- 我的时间
- 我的反思
- 因为有圆
- 相处、分离
- 令人头疼的妹妹
- 成长的第一个台阶——学会坚强
- 我爱我家
- 我现在的班主任
- 菜场捉贼记
- 现代设计中唐山皮影文化创新应用
- 中西思维方式之绘画审美差异
- 能动借鉴,风格彰显
- 探究新形势下创新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
- 与自然对话
- 婉约和儒雅
- 浅析永乐宫壁画的色彩残缺痕迹
- 广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环境及培育机制研究
- “末班车”
- 山水画浅悟
- 试论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与新农村文化发展的措施
- 苗寨的思考
- 综合文化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油画中的光线意境论
-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狼和鹿》教学设计三
-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一
-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二
-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二
- “语”味浓浓,胜似槐香——《槐乡五月》课堂实录及点评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二
-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二
-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一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一
-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三
-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一
- 抓住对比 探究明理 ——《狼和鹿》说课设计及反思
- 《槐乡五月》课堂实录
- 《恐龙》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