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张家港市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调研试题及答案

张家港市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调研试题及答案

内容预览: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调研试卷

初 一 语 文(2011、10)

第一部分 (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 chà) 异 ②(bì) 益 ③七皱八(zhě) ④涟(yī) 。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在芦苇水港中走头无路、狼狈逃蹿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

②她那瘦骨遴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篇然起舞,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

错别字

改 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 ,江春入旧年。(王湾《 》)

② ,铜雀春深锁二乔。( 《 赤壁 》)

③ ?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 》)

④成功的花, !(冰心《成功的花》)

⑤ ,而剑不行。求剑若此, !《刻舟求剑》

4.“语文实践活动--我爱文学”。(5分)

步入中学的大门,我们就步入了文学的世界,为了更好的激发大家对文学的热爱,某中学七年级语文老师准备办一份“小小文学报”手抄报,大家都认为这名称不好,想请你给它重新起一个有新意、有创意的名称,简要说说你的想法。并在第一期中向你的同学推荐一部文学名著。

报刊名称: ____________

我的理由或想法: ____________

我推荐的名著是:___________

5.下面是两个寓理于物的例句,请你另选一件物品(例如“镜子”“风筝”……),写一个既符合物品特点,又包含生活哲理的句子。(3分)

例句:①蜡烛:站的不端正,必然泪多命苦。

②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完成6-12题。(16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 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2分)

A. 徐喷以烟 B. 昂首观之

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至之市《郑人买履》

C. 项为之强 D. 余忆童稚时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故时有物外之趣

7.课文的描写充满童真童趣,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4分)__________

8.蚊不是鹤,但作者“私拟作群鹤舞空”,“作青云白鹤观”,于是在作者眼里,蚊“果然鹤也”,“果如鹤唳云端”了。请说说两个“果”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__________

9.“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鹤”的成语,或写一句含“鹤”的诗句。(2分)_______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游②。道边李树多子③,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④。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②游:玩。③子:果实。④信然:真是这样的。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3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沈复的童年趣事令人神往,而上文中王戎的所为却令我们震惊。请说说我们应向王戎学些什么?(2分)_______

阅读《往事依依》选段,按要求完成13-15题。 (7分)

①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迎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②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12.第一段文字叙述的是什么往事?作者认为这一往事对她而言,有怎样的意义?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3分)___________

1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老师讲课的“入情”的?(2分)_______

14.从第二段中“老师”的话可以看出,作者回忆往事的目的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

阅读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一文,按要求完成15-17题。 (9分)

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②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③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④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⑤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⑥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⑦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⑧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⑨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⑩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⑩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⑩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15.这篇散文写得情真意切,字里行间都流淌着爱的暖流,特别是文字多处运用比喻句,生动形象,又蕴含哲理,你能举一例加以说明吗?(4分)__

16.第⑥段加点的两个“它”指代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在人称的运用上颇具特色,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来写,你能读出这样运用的好处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冰心的《寄小读者 通讯二》一文,按要求完成18-21题。 (12分)

小朋友们:

我极不愿在第二次的通讯里,便劈头告诉你们一件伤心的事情。然而这件事,从去年起,使我的灵魂受了隐痛,直到现在,不容我不在纯洁的小朋友面前忏悔。

去年的一个春夜--很清闲的一夜,已过了九点钟了,弟弟们都已去睡觉,只我的父亲和母亲对坐在圆桌旁边,看书,吃果点,谈话。我自己也拿着一本书,倚在椅背上站着看。那时一切都很和柔,很安静的。

一只小鼠,悄悄地从桌子底下出来,慢慢的吃着地上的饼屑。这鼠小得很,它无猜的,坦然的,一边吃着,一边抬头看看我--我惊悦的唤起来,母亲和父亲都向下注视了。四面眼光之中,它仍是怡然的不走,灯影下照见它很小很小,浅灰色的嫩毛,灵便的小身体,一双闪烁的明亮的小眼睛。

小朋友们,请容我忏悔!一刹那顷我神经错乱的俯将下去,拿着手里的书,轻轻地将它盖上。--上帝!它竟然不走。隔着书页,我觉得它柔软的小身体,无抵抗的蜷伏在地上。

这完全出于我意料之外了!我按着它的手,方在微颤--母亲已连忙说:“何苦来!这么驯良有趣的一个小活物……” 话犹未了,小狗虎儿从帘外跳将进来。父亲也连忙说:“快放手,虎儿要得着它了!”我又神经错乱的拿起书来,可恨呵!它仍是怡然的不动。--一声喜悦的微吼,虎儿已扑向它,不容我唤住,已衔着它从帘隙里又钻了出去。出到门外,只听得它在虎儿口里微弱凄苦的啾啾的叫了几声,此后便没有了声息。--前后不到一分钟,这温柔的小活物,使我心上飕的着了一箭!

我从惊惶中长吁了一口气。母亲慢慢也放下手里的书,抬头看着我说:“我看它实在小得很,无机得很。否则一定跑了。初次出来觅食,不见回来,它母亲在窝里,不定怎样的想望呢。”

小朋友,我堕落了,我实在堕落了!我若是和你们一般年纪的时候,听得这话,一定要慢慢的挪过去,突然的扑在母亲怀中痛哭。然而我那时……小朋友们恕我!我只装作不介意的笑了一笑。

安息的时候到了,我回到卧室里去。勉强的笑,增加了我的罪孽,我徘徊了半天,心里不知怎样才好--我没有换衣服,只倚在床沿,伏在枕上,在这种状态之下,静默了有十五分钟--我至终流下泪来。

至今已是一年多了,有时读书至夜深,再看见有鼠子出来,我总觉得忧愧,几乎要避开。我总想是那只小鼠的母亲,含着伤心之泪,夜夜出来找它,要带它回去。

不但这个,看见虎儿时想起,夜坐时也想起,这印象在我心中时时作痛。有一次禁受不住,便对一个成人的朋友,说了出来;我拼着受她一场责备,好减除我些痛苦。不想她却失笑着说:“你真是越来越孩子气了,针尖大的事,也值得说说!”她漠然的笑容竟将我以下的话,拦了回去。从那时起,我灰心绝望,我没有向第二个成人,再提起这针尖大的事!

我小时曾为一头折足的蟋蟀流泪,为一只受伤的黄雀呜咽:我小时明白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我小时未曾做过不仁爱的事情,但如今堕落了……

今天都在你们面前陈诉承认了,严正的小朋友,请你们裁判罢!

冰 心

一九二三年七月二十八日,北京

18.理解文中加点句:“这温柔的小活物,使我心上飕的着了一箭!”既说是温柔的动物,怎么会使心上“飕的着了一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一再说自己“我堕落了,我实在堕落了”。你知道她为什么说自己“堕落了”?你能理解她说这话时候的感情吗?(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作者说:“从那时起,我灰心绝望,我没有向第二个成人,再提起这针尖大的事!

”你理解她当时的心情吗?你认为她为什么不再提起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散文家忆明珠在评论此文时说:它体现了上苍的好生之德,仁者的泛爱之心。这也是许多人认同的冰心散文的特点,你能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她这一特色的语句加以评赏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作文(60分)

22.以“感受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说真话,抒真情;③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学校。

参考答案

1.略

2.略

3.略

4.示例:“星光”“萤火虫”“憧憬”等;理由: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推荐的文学作品:只要是名著即可

5.如:镜子:时时提醒人们,正视自己的缺点。风筝:能借助风力的,必然飞得很高。

6.A

7.示例:“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理由:正当“我”看得格外入神时,癞蛤蟆破坏了“我”的兴致。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这充分的写出了“我”儿时的天真活泼和独特的生活情趣。

8.果,表明这里由实生虚,“虚”的鲜活生动神奇;是“我”创造性的联想和相像的产物,而这些联想和相像,又是以一颗天真的童心(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作为出发点的,因而显得形象逼真,情趣盎然,更使文章洋溢着新奇烂漫的童趣。(意思对即可)

9.鹤立鸡群;风声鹤唳;鹤发童颜;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李树长在路边却结有很多果实,这一定是苦李子。

11.向王戎学习善于观察事物,分析问题。

12.第一段文字叙述了中学时代“我”的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情形。意义是:①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13.从两方面写的:一是从老师读书的动作中体现,“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二是从老师的眼神体现,“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14.“告诉”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15.如:“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形象地写出了孩子的问在母亲心中引起震动和触痛。

16.童年人的智慧。

17.第一人称,直接倾诉我的内心感受,第二人称,用呼告的形式,变成两人面对面的交流,读来亲切感人,也与读者拉近了距离。

18.因为小鼠很温柔,很无机,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而“我”虽喜欢它的可爱,但却间接的使它落入了小狗的口中,使它受了伤害。“我”为它感到悲哀,这也使“我”在内心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怨悔,因此觉得像“心上飕的着了一箭”感受到了刺痛。

19.“我”听到了母亲的话没有被感动,而只是“装作不介意的笑了一笑”。“我”觉得自己仿佛已经失去了仁爱之心,因而觉得自己堕落了。作者反复强调“我堕落了”是表达出她对自己行为懊悔和失望的感情,以此表达“忏悔”之情。

20.作者当时是灰心绝望的心情。作者将她的忏悔告诉给成人朋友时受到了不解的嘲笑,她觉得朋友无法体会并理解她的感情,作者为此感到失望,也觉得成人失却了天真的仁爱之心,因此不愿意再提起他们认为的“针尖大”的事。这里也表达出对成人朋友对轻视这件事情的态度的不满。

21.“我小时曾为一头折足的蟋蟀流泪,为一只受伤的黄雀呜咽:我小时明白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我小时未曾做过不仁爱的事情,但如今堕落了……”许多小时候珍爱小动物的事情都成为作者记述的重点,而偶尔一件间接伤害小动物的事情又成为她忏悔的内容,并且为自己当时似乎失去了对动物的爱而感到自己的堕落。这些都表示出作者的仁爱之心。字里行间都体现着她纯洁的爱。

22.作文评分: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基准分为45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妈妈,不要这样爱我
呼唤的力量
我也追星
人生
散步思飞
扬长,或许是最好
我心中的无锡博物馆
奇迹由自己创造
风的忧伤
学习心态
老师,你知道吗?
让我们“再见小时候”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我在成长
蒲公英般的天使
六祖慧能故乡打造“中国禅都”
人若微尘(组诗)
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进展
浅谈院前急救(附30例死亡病例分析)
试析如何在妇女健康促进工程中充分发挥计生技术服务功能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看性格 知疾病 早预防
不是生来偏爱兰
中药饮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囊膜夹持固定人工晶状体光学部的临床观察
PDCA循环模式在提高内科系统病人满意度中的运用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
明朝早饭吃啥?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再分流治疗体会
宽阔及其他(组诗)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四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一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二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二
《诺贝尔》教学设计五
《诺贝尔》教学实录及点评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三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一
《黄鹤楼送别》教学实录之一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一
编辑对联张扬个性——《负荆请罪》课堂教学探新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二
《少年王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