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4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冀教版教材,第五册12课讲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课文以“男人”的散步为线索,紧扣小鱼的处境和命运,自然展开场景叙写,最终使我们看到了他那迥异于成人的童心世界,唤起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小中见大,意蕴深广。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灵有着相互平等、相互依存的关系,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3.了解比较男人和男孩的不同做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五、教具准备
课件
六、教学设想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本设计试图通过改变人称视角,依托文本,进行想象,读写结合。
新课标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注意表现自己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最受感动的内容。”通过想象,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天地,减少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用你最佳的精神状态告诉我,你很想成为故事中的一员。
(二)、走进故事,品词读句。
1.(出示课件)在暴风雨过后的一个早晨,我在海边散步,无意中发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你看到了吗?这些小鱼是什么样的?
学生观察,描述小鱼被困的情景,想象小鱼怎样挣扎,可能说些什么,体会它们处境的危险。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小鱼被困的无助。
2.(出示课件:成千上万被困的小鱼,并用字幕配合语言渲染。)“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渗光,这些小鱼也会干死的。”
我继续向前走着,忽然停下脚步,看到小男孩每走到一个水洼旁都弯下腰去,你猜,小男孩在干什么?
自学第四段,勾画出小男孩在做什么,试着带动作读一读。
指名表演读,评议哪里演得好,读得好。
从“不停地捡起”、“用力地扔回”这两个动词,感受小男孩全神贯注、不遗余力地抢救小鱼。
师生一起表演朗读。
3.创设师生情景对话,理解小男孩的心理。
我忍不住走上前,(摸着学生的头)问:“这么多小鱼你救不完的。”生略
“那你为什么还救它们?”生略
“你这样做有谁在乎呢?”“为什么?”生略
“小鱼,你在乎吗?”“为什么?”生略
“那边的小鱼,你在乎吗?”“为什么?”生略
“除了小鱼,还有谁在乎?”“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略
(通过对话,想小鱼之所想,小男孩之所想,深入到故事中去。)
(出示句子)分角色朗读。
4.(出示课件:救助小鱼的图画,“爱的奉献”乐曲作陪衬,和三句被感动的句子。)
教师表演读第一句:面对鱼儿对生命的渴望,面对小男孩儿那颗炙热的爱心,我被感动了……
被感动的孩子们,请接着读:沙滩上的人们被感动了……我们也被感动了……
让我们再感动一次,救助一次。
5.改编故事
刚才,老师选择课文中“男人”的角色,讲述了这个故事,还可以用小男孩、小鱼的口吻讲故事。读读书,你也试一试。
自由读书,指名讲故事。
(三)、总结课文
生命无论大小,都是可贵的,都值得我们去珍惜。让我们关爱每个生命,给弱小者尽量的帮助,让所有的生命都快乐、幸福吧。
八、作业设计
1我想把这个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大家都能主动保护小动物。
2我和小动物之间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我想赶快写下来。
3我想搜集一些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故事,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
九、板书设计:
12
“这条小鱼在乎!”
男孩
救
小鱼
捡
扔
被困
救助弱小
关爱生命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们班的书法大王
- 我的母亲
- 我的爸爸
- 我的母亲
- 我的同学
- 同学之间
- 我的爸爸
- 考试之后的我
- 我的外婆
- 我的奶奶
- 我尊敬的一个人
- 我的母亲
- 我的好外公
- 我的爸爸
- 一件令我后悔的事
- 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 浅析高档茶叶包装的色彩心理
- 基于音乐要素的演奏技巧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论审美期待视野下的微电影艺术
- 高校音乐专业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探析
- 关于建筑摄影的视觉语言之我见
- 论数学在折纸中的表现
-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新时期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 漫谈肖像漫画
- 真在本我 趣在天然
- 相约博物馆
- 业余联赛每年超500场
- 试论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新”发展
- 浅析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影响力
- 一年级活动课教学案例《给小动物一个家》
- 《死水》个性创新教案
- 论司马迁《史记》的崇高美
- 烛之武的说辞艺术
- 我们应该了解的秦汉文学
- 《春》的教学设计三则
- 如何推断文言虚词用法
- 西汉前期至中期的诗赋与散文
- 《雨巷》教学设计
- 屈原的一生
- 如何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 钱谷融:谈周朴园
-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
- 是谁害死了晴雯
- 古诗鉴赏中形象鉴赏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