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8
积累与运用(二)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比喻句的两种形式。
2. 积累俗语,了解成语。
3. 能够清楚、明白地介绍自然风光;并能学习课文的写法,把景物生动、形象地写下来
一
(一)温故知新
1. 出示课文中出现过的两个句子,读一读。请大家区别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2. 谈发现。
3. 小结,说说还可以换上哪些比喻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二)语海拾贝
1. 学生自读四则俗语。
2. 读完后谈体会。
3. 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某个地方的、言简意赅的俗语?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点击成语
1. 学生默读提供的材料,读完后复述故事。
2.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3. 能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吗?
(四)自主阅读园地
1. 请大家默读《读不完的大书》。
2. 交流自学情况。
3. 再读短文,积累好词佳句,可先勾画,再摘抄。
二
(口语交际:美丽的自然景色)
(一)教学目标
1. 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美景或奇妙的见闻。
2. 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从中吸取别人的好词好句,或者好的表现方法。
3. 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请同学回忆自己心目中的美景,可以带那个地方的有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
1. 自读题目,理清要求。
(1)默读题目,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提出注意点:这次是讲美丽的自然景色,奇妙的见闻也应围绕你所选择的景点。
2. 小组活动,交流点拨。
(1)请在小组内交流,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来介绍。
(2)交流。适时点拨同学们在说的过程中的不足处。引导他们介绍那个地方要按一定顺序,注意要展现那个地方的特点。
3. 总结。
美丽的景色需要大家用美好的语言来描绘,希望大家能用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让自己眼中的美景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和大家共同分享。
三
(习作百花园)
(一)教学目标
1. 能把自己看到的美景生动、形象地写出来。
2. 能生动形象地展现大自然的美景。
(二)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写景的好词佳句。
(三)教学过程
1. 读题,明确要求。
2. 引导大家回忆自己印象中最美的自然景色。拓宽学生的视野。
3. 小结,自然景色是天然形成的,山水树木都是我们极好的作文素材。
4. 教师点拨写法,我们既可以采用总分的形式,也可以按照一定顺序,还可以像照相那样,选取你认为最值得写的镜头组合在一起……总之,形式是多样的。
5. 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6. 同桌交换习作,互相欣赏,提出意见和建议。
7. 自我修改完善。
8. 全班赏析成功习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们这群女孩
- 当班长的滋味
- 永远的大树
- 老师,您真好
- 我的弟弟——张小凯
- 我的好朋友
- 我的好朋友
- 我的妈妈
- 我的好朋友
- 八只手
- 记一位三轮车夫
- 难忘的老师
- 我的父亲
- 记忆中的老王
- 会“变脸”的爸爸
- 试论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新”发展
- 真在本我 趣在天然
- 漫谈肖像漫画
- 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浅析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影响力
- 浅析高档茶叶包装的色彩心理
- 高校音乐专业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探析
- 论数学在折纸中的表现
- 新时期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 相约博物馆
- 业余联赛每年超500场
- 关于建筑摄影的视觉语言之我见
- 论审美期待视野下的微电影艺术
- 基于音乐要素的演奏技巧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钱谷融:谈周朴园
- 西汉前期至中期的诗赋与散文
- 是谁害死了晴雯
- 一年级活动课教学案例《给小动物一个家》
- 如何推断文言虚词用法
- 烛之武的说辞艺术
- 屈原的一生
- 古诗鉴赏中形象鉴赏法初探
- 《雨巷》教学设计
- 《春》的教学设计三则
- 论司马迁《史记》的崇高美
- 如何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 我们应该了解的秦汉文学
-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
- 《死水》个性创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