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1-24
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自学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地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样表达的好处。
3. 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城南旧事》的影像资料。
学生:课前搜集林海音《城南旧事》的有关资料。
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
1. 上课前先听支歌,会唱的跟着唱,注意歌词。(课件播放歌曲:《童年》)这歌词写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
2. 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老师读题目,同学们闭眼感受,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联系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令我们产生了许多遐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她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3. 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
二、初读课文,理清叙述顺序
1. 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认识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 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哪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第5段〕;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第7~11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第12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第13~16段〕。)
三、细读课文, 感悟童真童趣
1. 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读第5段,画出感受最深的词句,细细地品味,并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到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中,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
2. 学习后三个片断。在后三个片断中,选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断,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同学自愿结成小组,互相交流、探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四、精读课文,感悟对童年的怀念
1.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2. 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便重临我的心头”的含义。
五、拓展延伸——说童年
光阴是宝贵的,童年是美好的。这正是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此时,你想起了自己哪些有趣的经历呢?(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六、总结全文
1. (歌曲《童年》再次响起)教师总结:“钓龙虾”、“捉知了”、“学游泳”……甚至咱们还煮过西瓜。回想起童年多姿多彩的故事,每个人脸上都会露出一抹甜甜的微笑。因为童真,因为幼稚,更因为它匆匆易逝。我们应该把握好美好时光,让生活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斓,都成为明天最美的记忆。
2. (课件出示书的封面)在这欢快的旋律中,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很棒,大家可以找来看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菜场捉贼记
- 出租时间的孩子
- 美丽的蜕变
- 因为有圆
- 我的时间
- 相处、分离
- 悲伤的香樟树
- 我的理想
- 我爱我家
- 我的反思
- 成长的第一个台阶——学会坚强
- 鱼儿之恋
- 令人头疼的妹妹
- 母爱桥
- 我现在的班主任
- 综合文化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能动借鉴,风格彰显
- 油画中的光线意境论
- 与自然对话
- “末班车”
- 婉约和儒雅
- 现代设计中唐山皮影文化创新应用
-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山水画浅悟
- 浅析永乐宫壁画的色彩残缺痕迹
- 探究新形势下创新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
- 试论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与新农村文化发展的措施
- 苗寨的思考
- 中西思维方式之绘画审美差异
- 广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环境及培育机制研究
-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 抓住对比 探究明理 ——《狼和鹿》说课设计及反思
-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一
-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二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一
- 《槐乡五月》课堂实录
-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二
-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二
-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三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二
- 《狼和鹿》教学设计三
- 《恐龙》教学设计一
-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一
- “语”味浓浓,胜似槐香——《槐乡五月》课堂实录及点评
-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