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5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教案教学设计
一、质疑引入,激发兴趣
1. 读题质疑,引入课文。
2. 教师满怀深情地述说母爱的博大深沉,讲一个母子亲情的故事,拨动学生的心弦,作好情绪铺垫,引发他们学习文本的热情。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注意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 检查初读情况:分小组分部分读课文,再让学生交流识字学词情况,重点指导“废墟”“婚姻”“悲恸”等词语,让学生分辨“悲痛”与“悲恸”的相同与不同。
三、细读课文,感悟深情
1. 让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最受感动的地方,恰当批注,并交流:讲一讲自己为什么感动,再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2.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悟人物深情。
⑴第1部分:什么是“生死关头”?哪些词句让你明白爱德华处于生死关头?让学生想象,如果是自己处于这样的环境,会有什么感受?会想些什么?通过朗读感受生死关头的危急,为下文的理解打下基础。再让学生讨论:第2段最后的“……”省略的是什么?发挥想象补充内容。
⑵第2部分:略读这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是围绕什么事件展开的?带领学生抓住“他俩推断,第三个电话很可能与爱德华的遗产归属有关”这个句子,理解“推断”的意思,推敲“很可能”这个词语,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这样推断。
⑶第3部分:先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再集体交流在这一部分中最让人感动的句子。提问讨论:为什么迈克“含着激动的泪水”?他心里会怎么想?为什么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这句话?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人的“生命的留言”?你从第三个电话想到些什么?再讨论,再读,再讨论,把感悟到的情感溶入朗读中,让朗读将学生的情绪引向感动的高潮。
四、书写感受,拓展升华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母亲对儿子的爱诚然伟大,孩子对母亲的爱同样深沉。读了这篇文章,你对亲情有什么新的认识?写一段话。有时间可以交流一下。☆关于“9·11”事件
2001年9月11日,从波士顿洛根机场起飞的美利坚航空公司航班被劫持了。两架飞机先后撞上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并引发爆炸。接近9∶00,一架飞机撞在世界贸易中心一座大楼上部,大楼外墙被撞出大洞。18分钟后,即当地时间9∶08左右(北京时间21∶08左右),又有一架飞机撞上世界贸易中心另一座大楼的中上部,并引发强烈爆炸。不久,整个世贸大楼轰然倒塌,灰尘和残骸四处飞溅。
美国总统布什发表演说,此次飞机撞击世贸大楼事件是“一个明显的恐怖分子攻击美国的事件”,有数千人在恐怖分子的袭击中丧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鱼儿之恋
- 因为有圆
- 我现在的班主任
- 菜场捉贼记
- 相处、分离
- 我爱我家
- 成长的第一个台阶——学会坚强
- 母爱桥
- 令人头疼的妹妹
- 我的时间
- 出租时间的孩子
- 美丽的蜕变
- 我的理想
- 悲伤的香樟树
- 我的反思
- 能动借鉴,风格彰显
- “末班车”
-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中西思维方式之绘画审美差异
- 山水画浅悟
- 探究新形势下创新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
- 浅析永乐宫壁画的色彩残缺痕迹
- 广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环境及培育机制研究
- 油画中的光线意境论
- 苗寨的思考
- 现代设计中唐山皮影文化创新应用
- 婉约和儒雅
- 与自然对话
- 试论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与新农村文化发展的措施
- 综合文化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一
-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二
- 《槐乡五月》课堂实录
- 抓住对比 探究明理 ——《狼和鹿》说课设计及反思
-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一
- “语”味浓浓,胜似槐香——《槐乡五月》课堂实录及点评
-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三
-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一
- 《恐龙》教学设计一
-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二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一
-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二
- 《狼和鹿》教学设计三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