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1-24
海滨仲夏夜 教案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海滨仲夏夜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随著名作家峻青一起去欣赏海滨仲夏夜的迷人景色。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 请大家通读课文,注意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 出示全文的生字新词,开火车诵读,并把生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3. 分小组读课文。注意在评价中正音。
4. 读完全文,你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海滨仲夏夜给你的感受吗?
三、细读课文,感受美景
1. 课文每段写了些什么?
2. 默读课文第1~3段,你能从中了解到什么?(学生交流,适时点拨学生抓住要点简洁地说)
3. 再次诵读这三段,评价后再有感情地读。(细细地读,体会夏夜迷人景色)
4. 面对迷人景色,人们有什么表现?(自由读后面七段)
5. 交流感受,总结出海滨仲夏夜的景色特点。
6. 请同学读相关的语句,注意把自己的体会融入朗读中。在互评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人们享受迷人景色时的愉悦和满足。
7. 再读课文,齐读、赛读。
四、再读课文,巩固理解
1. 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吗?
2. 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而有条理地述说自己的想法。
3. 课文中有通过描写表示时间的词语,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体会按时间顺序记叙的好处。
4. 自由练读,再次感受夜色的迷人。
五、积累背诵,拓展升华
1. 这么美好的景色大家想记在脑海中吗?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再读一读,背一背。
2. 还见过类似的景色吗?请选择一处说一说。☆作者简介
峻青:原名孙俊卿,山东省海阳县人。幼时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十三岁就到了邻村一家工厂当童工。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家乡胶东半岛参加革命工作,并从事创作。1941年写出了第一篇作品《风雪之夜》。以后又陆续写了《黎明之战》《马石山上》《小侦察员》等短篇小说。1944年后曾任《大众报》记者,新华社前线分社随军记者,敌后武工队小队长。1948年随军南下,任中原新华社记者、中南人民广播电台宣传科长及编委。1952年从事专业创作,后调到上海作家协会工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致妈妈的一封信
- 拼吃一族
- 亲爱的,我想对你说
- 润物细无声
- 回家
- 那颗耀眼的星
- 我们学会了什么
- 勇气
- 宽容
- 向往绿色
- 我们的副班长
- 这就是我
- 假如时间可以倒流
- 母亲——我心中的唯一
- 寄远
- 基于职业教育下营销专业发展趋势的研究
- 高校寝室安全文化建设实践探究
- 微电影研究综述
- 走进阅兵训练基地
- 豌豆蛋白的改性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 谈个案社会工作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 谈有效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策略
- 养老金入市承载多少厚望
- 论高等院校宿舍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抗战损失大调查
- 卡拉OK著作权保护问题探析
- 悬赏广告法律问题的研究
- 对学生评价教学质量的反思
- 国内高职院校“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综述
- 探讨深化新时期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若干思考
-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设计一
- 《掌声》教学设计一
- 《北大荒的秋天》第一教时教学设计
- 《桂花雨》教学设计
- 《西湖》教学设计
- 《石头书》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 《蒲公英》教学设计二
- 《石榴》教学设计二
- 《石榴》教学设计三
- 《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 《石头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西湖》教学设计二
-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二
- 《航天飞机》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