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2
故乡的"水墨画" 教案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播放体现江南水乡特点的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一段乐曲。师:待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2. 今天,我们将随着作者走进江南水乡,去欣赏清新淡雅如水墨画一样的江南美景。
二、初读课文,预习
1. 自由朗读课文,梳理自己不明白的字词,不理解的问题,并批注在旁边。
2. 读课文,同桌交流独立预习情况。
3. 老师针对读音、字形较复杂的字,指导认读和书写,特别注意“菱”“馨”“掐”“嚼”字的字形和笔顺笔画。
三、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1. 自由读课文,思考每段写些什么。
2. 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真读一读,看看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 再读课文,思考每段之间的联系。
四、品读课文,感受美丽
1. 故乡的“水墨画”指的究竟是什么?课文是怎样概括介绍它们的?(理解第1段的比喻句)
2. 仔细读读第2~4段,看看从初春到中秋,池塘发生的变化和呈现的不同的美。
初春:池塘渐渐有了生机,菱叶细小,疏疏朗朗。
黄梅后:菱叶涨满水面,挤得密密严严,菱盘上缀满了小花,小蜻蜓、小青蛇等尽情地嬉戏。
临近中秋: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开始采“头朝菱”,动作轻快、熟练,划着扁舟,荡着水盆,穿行在绿色的“小巷”里。
3. 将写池塘美景变化的词语用不同符号勾画出来。
4. 家家户户煮菱角、品菱角,乐在其中。品菱角是有趣的,作者又是怎样介绍的?
五、巩固拓展,升华情感
1. 读完全文,你体会到些什么?(作者难忘故乡的美和童年的快乐)
2. 读课后第2题的两个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妙处。
3. 抄写文中叠词。
4. 课前,我们搜集了不少关于菱角和江南水乡的资料,下面就来交流交流。☆ 关于菱
菱是江南的特产,太湖的红菱是菱中的佳品,壳软薄而水分多,肉质细嫩,甜爽清香,味道甘美。菱可代粮,可作菜蔬,还是抗癌的药用食物。
荐一篇具有异域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梦中的母校
- 第一场雪
- 美丽的观海长廊
- 美丽的大海
- 美丽的校园
- my school(我的学校)
- 二十年后的故乡
- 雪花
- 寸金桥
- 雷雨
- 第一场雪
- 我心中的那条龙
- 春天
- 参观相如广场
- 春
- 听力是学好英语的“破冰”之力
- 高中英语教学的现实境遇及对策研究
- 焦点·人物
- 基于高职英语教学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 2月特别提醒
- 农村小学日记教学新探
- 高校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完善对策研究
- 新课程标准下高一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技巧
- 中德合作办学框架下的德语教学问题与教学改革探讨
- 春节,学会分享亲情
- 视野·观点
- 扎紧制度笼子,让监督更有力
- 养老保障 公平与效率同步迈进
- 老人最需要什么样的孝
- 过年回家为啥和父母没话说
- 挖掘教材语文因素 教科学课所不教——苏教版第十册《克隆之谜》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 让这节课再“无趣”一些
- 体验失明——我教《海伦.凯勒》
- 由“火红的太阳”所想到的
-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后记
- 《识字4》教学反思
- 轻松提高孩子的识字量
- 我教《秦兵马俑》
-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
-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体验失明
- 《猴子种果树》的新思考
-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
-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 《精读与略读》反思